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可分成為原發性,即從月經初潮就發生痛經;還有繼發性痛經,即月經初潮時無痛經,而在以后出現的痛經。原發性痛經多是由于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過度屈曲或膜樣月經,即大片肥厚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管型在排出時引起子宮劇烈收縮所致。繼發性痛經多由于盆腔炎癥、子宮內膜異位、腫瘤等生殖器官病變引起的。;
另外,痛經與過度焦慮、緊張和恐懼等精神因素及貧血、慢性疾病等體質較差也有關系。痛經大多發生在月經前1~2天或月經來潮時,常為下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也放射至陰道、肛門及腰部,可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尿頻、便秘或腹瀉等癥狀。腹痛可持續較長時間,偶可長達1~2天,經血排出通暢時疼痛消失。疼痛劇烈時可發生面色蒼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膜樣痛經的病人,一般在月經的第3~4天時疼痛最劇烈,膜狀物排出后疼痛消失。;
痛經病人疼痛劇烈時應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或服用阿斯匹林等止痛藥物?;蛘邇煞N藥物聯合使用。另外,要針對引起痛經的原因進行治療。如盆腔炎、腫瘤引起的痛經,治療好這些原發疾病,馮經可隨之而愈。使用性激素治療,如口服炔諾酮2.5~5.0毫克,或甲地孕酮4~8毫克,每日1次,于月經第5天開始,連服22日停藥。連續服用3個周期;也可以使用黃體酮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于月經來潮前7日開始,連用5日;從月經周期第6日開始,每日口服已烯雌酚0.5~1.0毫克,連用20日。中醫中藥療效也比較好,但因根據病情辨證論治,氣滯血瘀型:經前或經期小腹痛、拒按,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經色紫黑有血塊,常伴有兩脅 脹痛或經前期乳房脹、舌紫暗、脈沉澀,可用通瘀煎,當歸9克、烏藥9克、紅花4.5克、香附6克、青皮6克、木香3克、生山楂12克、澤瀉9克,每日1劑,日服二次,連服3~4周。寒濕凝滯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淡有塊如黑豆汁,行而不爽,畏寒便溏,舌邊紫,苔白潤或膩,脈沉緊、可用溫經湯,黨參9克、川芎4.5克、當歸9克、芍藥9克、桂心3克、莪術9克、丹皮6克、甘草6克、牛膝9克,或者用艾附暖宮丸6克,每日2次。氣血虛弱型:經期或經后小腹綿綿作痛,且有下墜感,按之痛減、面色蒼白、神疲無力、經量少,色淡稀薄,舌質淡邊有齒痕、苔薄、脈虛細,可服用八珍湯或圣愈湯。子宮頸管狹窄引起的痛經可用宮頸擴張器緩慢擴張至8號,使經血排出通暢,即可減輕痛經或不發生痛經。 ;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的原因一直是大家尋找答案的問題,那么為何會發生痛經?痛經又是什么呢?痛經與什么因素有關?詳細>>
婦科炎癥:這種病因導致的痛經患者會有下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常見的有附件炎、盆腔炎或是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