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的發生讓很多女性痛苦不已,所以治療痛經成為了女性朋友們最迫切的問題。而治療痛經,大部分女性都選擇喝中藥的方法應對。那么,痛經喝中藥管用嗎?什么時候服用最好?
痛經是很多婦科疾病的表現之一,有痛經特別是持續痛經的女性,很有可能是患上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宮頸炎等疾病的報警信號,甚至有一部分人因此導致不孕。
而中藥治療痛經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根據不同的證型,靈活運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清熱除濕、調補氣血,滋腎養肝等法,并要掌握“因經而痛”這一時間特點,以經前一周至來經一二天為好治療時間,同時還要按照“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兼顧,堅持治療數月,可望治愈。
下面是不同類型的辨證用藥:
1。氣血虧虛型痛經:經期小腹隱痛綿綿,墜痛不舒,按之痛減,伴有乏力,心慌氣短,少氣懶言,面色蒼白,食欲不振,月經色淡質稀量少,舌質淡苔白。
治宜:補氣養血。八珍益母丸或烏雞白鳳丸(口服液),早晚各1丸溫開水沖服。若用烏雞白鳳口服液,則早晚各1支。
2。寒濕瘀滯型痛經:月經期間或經前小腹冷痛、絞痛,喜溫喜按,得溫而減,伴有形寒肢冷,惡心嘔吐,甚則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有飲冷及受寒史,血色暗、質稠、量少,舌質暗、苔白膩。
治宜:溫經散寒。艾附暖宮丸早晚各1袋,或女金丹早晚各1袋。
3。肝郁氣滯型痛經:經期或經前小腹脹痛,乳房悶脹,心情煩躁,經血色暗有塊,量或多或少,舌質暗紅。
治宜:疏肝理氣。得生丹早晚各1丸;加味逍遙丸或七制香附丸每日1袋,分兩次服。
從以上介紹便可知:中藥是老祖宗傳給我們的寶貴知識,雖然說現代的西醫能夠快速的治療疾病,并且不會如同中藥那樣具有苦味。但是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治療疾病,恢復身體健康,那么中藥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說說中藥什么時候喝最好。
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看中醫、喝中藥已經成為了很多患者的第一選擇,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群,他們更加愿意用中藥來調養和保健身體,認為這樣在治療慢性疾病發面具有更加出色的效果。不過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是長期服用的中藥,那么最好在飯后的時候服用,這樣不僅能夠更好的令藥效發揮出來,同時還能夠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腸胃。
以上醫生對此做了詳細的解答,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下面筆者為您介紹幾種常用藥物有:
婦科十味片:養血舒肝,調經止痛。用于血虛肝郁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等。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益母草顆粒:活血調經。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癥見經水量少。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坤寶丸:滋補肝腎,鎮靜安神,養血通絡。用于婦女絕經前后,肝腎陰虛引起的月經紊亂,潮熱多汗,失眠健忘,心煩易怒,頭暈耳鳴,咽干口渴,四肢酸楚,關節疼痛。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的疼痛時間從一兩天到持續整個經期,還有的嚴重的病人在非月經期也會有癥狀,就是這么痛苦,痛經是常見的婦科病,病因多且復雜,不同年齡層女……詳細>>
在前一月經周期黃體萎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隨之下降,下丘腦產生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使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釋放。那么,痛經的影……詳細>>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女性疾病,并且這種疾病嚴重影響著我們女性的日常生活。相信很多女性都有疑惑,自己是怎么患上子宮肌瘤的呢?引起子宮肌瘤的原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