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病理
原發性痛經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是指初潮不久后即出現痛經,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也可能由于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多見于子宮發育不良、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屈曲,使經血流出不暢,造成經血滯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有的在月經期,內膜呈片狀脫落,排出前子宮強烈收縮引起疼痛,排出后癥狀減輕,稱膜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后緩解。
診斷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常發生于有排卵月經因此在初潮后l~2年尚無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嚴重的痙攣性疼痛多發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婦女。如一開始即出現規律性痛經或遲到25歲后發生痙攣性痛經均應考慮有其他異常情況存在。
痛經大多開始于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常為痙攣性絞痛,歷時 l/2-2 h。在劇烈腹痛發作后轉為中等度陣發性疼痛,約持續12~24 h。經血外流通暢后逐漸消失亦偶有需臥床2-3d者。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能部或股內前側約有50%以上的人伴有胃腸道及心血管癥狀。如惡心、腹瀉頭暈、頭痛及疲乏感。偶有暈厥或虛脫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一般月經期間不會出現腹痛,即使有也較輕微。若每次月經前后或行經時腹部有劇烈疼痛或同時出現面色蒼白、嘔吐、腹瀉、腰酸、乳脹、情緒煩躁等癥狀,那就是痛經了。一般少女的痛經都屬于原發性痛經,是一種功能性的疾患,主要與精神緊張,子宮痙攣和體質虛弱有關。
經期減少緊張情緒,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減輕癥狀。服用紅糖生姜湯、益母草沖劑及注射維生素K3等可使痛經緩解。少女原發性痛經婚后大多可自愈。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常見的痛經情況包括兩種,分別為原發性痛經和病理性痛經。詳細>>
痛經(dysmenorrhea),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詳細>>
痛經(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詳細>>
正讀大學三年級的孫儷,早在中學時期就有痛經癥狀。她聽別人說,結婚后痛經就會消失,所以她一直沒把痛經當回事。可是,上個月因為實在痛的難以忍……詳細>>
痛經是女性最怕遇到的一件事情,那么痛經的分類是什么樣子的呢?痛經的癥狀是什么樣子的呢?痛經的分類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下面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