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為婦科常見病多發病。歷代醫家有虛實寒熱之論,多以“不通而痛”與“不榮而痛”概括之。《傅青主女科》則以主癥立法。將痛經分為經水忽來忽斷,時痛時止,經水未來腹先痛,行經后少腹疼痛,經水將來臍下先痛,其臨證實用指導明確。又以臟腑立論,強調肝脾腎沖任為病的觀點。治則以痛經肝為先,肝調經自和及扶正祛邪的原則。辨證立法明了,臨床常可收到很好效果,現辨析如下,與同道共商之。
經水忽來忽斷時痛時止 忽來忽斷者經行不暢也。時痛時止者經脈瘀滯也。傅氏云:“是肝氣不舒也……婦人正當行經之時受風之吹,寒之襲,經水之道路為之閉塞。”可見此癥主因是肝氣不舒,風寒侵襲。 癥狀:經水忽來忽斷,少腹時有疼痛,甚則痛劇,經期寒熱互作,類似感冒,伴頭痛作嘔,伴乳房脹痛,舌邊紅少苔,脈滑澀。 治宜補肝之血,解肝之郁,方以加味四物湯:當歸15克,川芎9克,炒白芍15克,熟地30克,焦白術15克,丹皮9克,柴胡3克,元胡3克,甘草3克。 重用熟地以大補陰血,又妙在治風先和血,血和風自滅。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郁,甘草、白術、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痛,入于表里之間,通于經絡之內,辨治得法,臨證效佳,此常見于原發性痛經。
經水未來腹先痛 經行腹痛,痛在經前為熱,為實,故傅氏云:“是熱結而火不化也。”實則是肝火太旺,“肝屬木,其中有火,舒則通暢,郁則不揚,經欲行而肝不應,抑拂其氣而痛生。”此癥屬肝郁火旺之證。 癥狀:月經先期而至,血下紫黑塊,煩躁易怒,所下經血自覺焚熱,經前腹痛拒按,腹痛較甚,伴頭痛,口苦口干,舌紅少苔,脈左手寸關尺脈數有力。 治以宣郁通經湯:當歸15克,炒白芍15克,丹皮15克,梔子9克,白芥子6克,柴胡3克,黃芩3克,香附3克,郁金3克,甘草3克。 瀉肝之火用丹皮、梔子、黃芩,補肝之血用當歸、白芍,解肝之郁用柴胡、郁金,利肝之氣以香附、白芥子,加甘草以清熱調和群藥。本癥常見于婦科宮體炎、子宮內膜異位等炎癥性痛經。
行經后小腹疼痛 經后腹痛多屬血虛不榮而痛,傅氏認為是:“腎氣之涸乎……腎水虛則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爭則氣必逆,故爾作痛”,本證實則是腎虛肝郁。 癥狀:行經后腹痛綿綿不止,喜按,腰酸無力,白帶較多,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治則當以疏肝氣為主,而益以補腎之味,使肝氣安,逆氣順疼痛自愈,方用調肝湯:當歸9克,炒白芍9克,阿膠9克,山茱萸9克,巴戟天3克,炒山藥15克,甘草3克,其中山茱萸、山藥、巴戟天補益腎水,當歸、白芍、阿膠養血柔肝解郁,甘草以調和群藥,此方既可轉逆氣又善止郁痛,臨床常用于體質虛弱及慢性婦科炎癥所致之痛經。
經水將來臍下先痛 經水將行則痛如刀刺,必與寒凝血瘀有關,傅氏認為:“下焦寒濕相爭之故乎。”婦人沖任二脈均喜正氣相通,最惡邪氣相犯,寒濕客于沖任則經水瘀滯不暢而腹痛生也。此屬下元寒濕侵襲,脾腎虛寒之故。 癥狀:經前3~5日開始腹痛,痛如刀刺,經血下如黑豆汁,其味腥臭,少腹有冷感,素日白帶較多,月經退后而至,舌暗紅苔薄白,脈右寸關沉滑或遲緩。
治以利其濕而溫其寒,調沖任理氣血。方用溫臍化濕湯:焦白術30克,巴戟天15克,炒山藥15克,茯苓9克,白果仁5克,炒扁豆9克,蓮子30枚。 白術健脾祛濕以利腰臍之氣,巴戟天、白果仁以通任脈,扁豆、茯苓、山藥、蓮子祛濕以衛沖脈,使寒濕得去,沖任得固,經痛得解。
此癥多見于原發性痛經及子宮發育不良痛經者。《傅青主女科》以主癥明了,貼近臨床,用藥平和,不妄克伐。對痛經的治療重肝腎調肝為先,養氣血不忘固沖任,標本兼顧,實為臨床之典范。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拒按,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詳細>>
專家表示,泡腳治痛經前,要注意先用熱氣熏蒸一會兒腳部, 等水溫適合時開始泡腳。泡腳時腳應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詳細>>
很多女性在生理期間,出現痛經需要中醫的治療方法,這些很常見的問題。對于有痛經的問題。中醫認為,女性在生理期要想徹底解決痛經的難題還是需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