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所致的痛經,后者系指由于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的痛經。
一、原發性痛經的病因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增加,使子宮收縮加強或(和)缺血有關,也受精神、神經因素影響。
二、臨床表現
1。婦科檢查未發現異常。
2。原發性痛經在青少年期常見,無排卵性月經一般無痛經,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型子宮內膜剝脫,經血的前列腺素含量顯著高于增生型內膜經血中濃度。
3。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 2小時;行經第一日疼痛最劇,持續2~3天緩解;疼痛程度和持續時間不一,重者呈痙攣性;部位在恥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
4。有時痛經伴發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與臨床應用前列腺素時引起胃腸道和心血管系統平滑肌過強收縮的不良反應相似。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婦科檢查未發現異常,臨床可診斷。診斷原發性痛經前必須除外可引起痛經的婦科器質性病變。繼發性痛經在初潮后數年才出現,多有月經過多、不孕、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盆腔炎病史,婦科檢查易發現引起痛經的器質性病變,腹腔鏡檢查是最有價值的輔助診斷方法。子宮內膜異位癥及腺肌癥常有繼發性漸進性痛經。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原發性痛經常發生于有排卵月經,因此一般在初潮后頭1~2年尚無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嚴重的痙攣性疼痛多發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婦女。如一開……詳細>>
痛經,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詳細>>
痛經(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詳細>>
病因 1。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關。PGF2α含量升高時造成痛經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