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中醫上稱之為經行腹痛,其記載可追溯到很早之前。對于痛經,中醫上有不少的外治方法,而這些方法皆是講究調理,由內而外,注重溫養身體機能,所以相比較而言,中醫方法治療痛經顯得更加的簡便,安全無害。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中醫外治方法。
取嚏療法 皂莢30g、冰片10g,共研極細末,取少許置于掌中,吸入少許,頃刻噴嚏頻作,繼而微汗痛減。每日可行2~3次。
白藥填臍法 取云南白藥適量加白酒調成稀糊狀,填于肚臍處,外用膠布固定,還可用熱水袋熱熨肚臍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藥糊每日換1次,連用2~5日。
外敷療法 藥用川烏、草烏各5g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勻,外敷少腹部疼痛處,每敷2~3小時,每日1次。
藥酊摩擦法 取云南白藥酊適量,涂于臍下關元穴、氣海穴部位,用手摩擦,當有發熱感并傳至腹內時,疼痛即止。
貼穴療法 1。取關元穴、三陰交穴,用半張傷濕止痛膏分別貼于以上二穴,并用拇、食指按壓,每天3~5次,藥膏3~5天更換1次。2。急性子或王不留行子,用傷濕止痛膏粘貼于三陰交穴、中沖穴。
芥糊敷足法 藥用白芥子12g,研為細末,加面粉適量,米醋調成稀糊狀,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換1次,還可配合外敷關元、氣海穴。
中藥足浴法 藥用益母草、香附、乳香、沒藥、夏枯草各20g,水煎2000ml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連續3~5天。
以上的外治方法皆是中醫療法,治療痛經是相當有效的。而且注重溫養身體,調理內部,更加顯得彌足珍貴。所以,為了治療痛經的女性朋友或者正在遭受痛經的女性朋友,不要忘記這些健康的小妙方哦。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中醫治療痛經方法是什么?這是備受重視的,因為痛經給大家帶來的傷害是比較大的,為了避免疾病帶來的更大危害發生,大家需積極把握中醫治療痛經方……詳細>>
取嚏療法 皂莢30g、冰片10g,共研極細末,取少許置于掌中,吸入少許,頃刻噴嚏頻作,繼而微汗痛減。每日可行2~3次。詳細>>
痛經是常見的經期的一種腹痛感,下面小編整理2種中醫治療痛經的方法,大家僅供參考,還望幾時的到院治療,遠離痛經!詳細>>
益母草25克,澤蘭葉15克,紅砂糖30克,黃酒、水各適量。制作方法:用等量水與黃酒,煎煮益母草和澤蘭,煎取100毫升左右藥液,即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