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與沖任、子宮的周期性生理變化有關,辨證論治如下:
一、虛證:不榮則痛,意思是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
由于氣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運,氣血運行無力,滯而不暢,或肝腎臟腑功能虧損所致的精虧血少,使婦女生理密切關系的沖任二脈失于濡養,造成痛經。
治法宜平時調補,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
二、實證:不通則痛,意思是氣血運行不暢造成。
由于肝氣不舒暢,氣滯血淤,經血滯于子宮,或感受寒邪,平時過量吃寒涼生冷食物,使血為寒凝,或是因感受濕熱之邪,濕熱與血搏結,以致氣血凝滯不暢。由于月經前或月經時,氣血下注沖任、子宮,胞脈,造成壅滯,塞而不通,所以會痛。
治法宜祛淤止痛。在月經前3至5天,氣滯者行氣活血止痛,寒凝者溫經散寒止痛,濕熱者清熱除濕止痛。
在治療方面,中醫是急則治其標,以止其痛;痛止后則治本為主。例如,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經,如果治好盆腔炎,痛經自然痊愈。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導讀:面對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月經,很多女性 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與沖任、子宮的周期性生理變化有關,辨證論治如下: 一、虛證:不……詳細>>
氣滯血淤:經前或行經期間會出現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詳細>>
寒凝血淤,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宮寒”引起的。這種女性常以冷痛為主,小腹會綿綿作痛,嚴重時還會伴有面色蒼白、肢體發冷等情況,多是因吃了冰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