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雖不能致命,可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女性是深有體會的,每月一次的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它伴隨經痛著女子進入青春期,度過漫長的生育年齡,直到進入更年期。
常見的痛經病因有哪些呢?
子宮內膜異位癥為青年女性繼發性痛經之常見原因,它與原發性痛經癥狀極相似。如果病人有進行性痛經或內膜異位癥家族史(母或姐妹中有患此病者),應早作腹腔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早進行保守性手術治療,以保存生育能力。
此外,繼發性痛經病因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包括雙角子宮、中隔子宮、殘角子宮、陰道橫隔等)、盆腔炎癥、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子宮粘連、宮頸管狹窄、卵巢囊腫及盆腔瘀血綜合征等。
除痛經外,月經期伴有體溫升高時應考慮盆腔炎。帶宮腔節育器痛經者占帶器婦女的5%左右。如無感染情況,痛經發生原因可能是節育器刺激內膜,pgs釋出過多導致子宮肌肉收縮過強所致。
子宮畸形、生殖道下段完全阻塞的病人,可出現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初潮年齡已過仍無月經來潮,而其他第二性征發育情況正常。周期性下腹疼痛乃繼發于生殖道積血,一般在乳房發育開始后2~3年內出現。生殖道畸形阻塞、處女膜閉鎖及陰道橫隔,通過婦科檢查很易得到診斷。而如融合缺陷形成一側生殖道阻塞、對側通暢者則較難診斷,如未分離之雙子宮、一側陰道盲端或有一與陰道不相通的殘角子宮,這類病人有漸漸加重的痛經史,捫診可觸得腫塊,易誤診為陰道囊腫或卵巢腫瘤。
腺肌病、內膜息肉及子宮肌瘤均較罕見于青春期少女。由這類病變誘發之痛經常在25歲后出現,疼痛類型不定,疼痛持續時間較長。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是一種痛起來對于很多女性的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影響的疾病,這就需要長期有痛經這種問題的女性一定要積極的就醫進行治……詳細>>
現實生活中患有痛經的女性朋友是很多的,但是卻很少有人對痛經的病因有明確的認識,只知道痛經與內分泌失調有關,對痛經的病因不甚了解。那常見的……詳細>>
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詳細>>
原發性痛經:一般均認為應歸咎于內膜管型脫落(膜性痛經)、子宮發育不全、子宮屈曲、頸管狹窄、不良體姿及體質因素、變態反應狀態及精神因素等原……詳細>>
①精神緊張:平日受到“來月經要痛”這一類言談的影響,在思想上引起恐懼、精神注意力過于集中到下腹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