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凡于月經前或行經前后,發生下腹疼痛,甚至痛引腰骶,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稱為痛經。為婦科臨床常見病,以青年婦女多見。其特點是經行小腹疼痛,伴隨月經周期而作,一般無腹肌緊張或反跳痛;經血排出通暢時,疼痛常可緩解。
原發性痛經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是指初潮不久后即出現痛經,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也可能由于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多見于子宮發育不良、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屈曲,使經血流出不暢,造成經血滯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有的在月經期,內膜呈片狀脫落,排出前子宮強烈收縮引起疼痛,排出后癥狀減輕,稱膜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后緩解。
繼發性痛經
多見于生育后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癥、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內膜異位癥系子宮內膜組織生長于子宮腔以外,如子宮肌層、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同樣有周期性改變及出血,月經期間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并因與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粘連,而使痛經逐漸加重,內診可發現子宮增大較硬,活動較差,或在子宮直腸陷窩內發現硬的不規則結節或包塊,觸痛明顯。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肝腎虧虛、氣血雙虧、寒邪凝滯、氣滯血瘀所致,治宜益氣養血、補益肝腎、活血散寒、理氣化瘀。在中藥治療的同時,還可配合下列食療良方,以提高療效。
葵花紅糖湯 取向日葵花盤60克,紅糖30克。加入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即可,每天1劑,在行經前10天開始服用,經來停服。適用于一般痛經。
黑豆蛋酒湯 取黑豆60克,雞蛋2枚,米酒120毫升。先將黑豆、雞蛋加水用文火煎煮,蛋熟去殼再煮數分鐘,沖入米酒服,每天2次,連用20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氣血雙虧之痛經。
益母草元胡棗蛋 取益母草30克,元胡索15克,雞蛋3枚,大棗10枚。先將益母草、元胡索、大棗、雞蛋加清水適量煮至蛋熟,去殼后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飲湯食蛋,每次1個,每天3次。可活血理氣、化瘀止痛。適用于經行量少、血瘀作痛、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者之痛經。
姜棗紅糖湯 取紅糖30克,大棗10枚,干姜30克。加水適量,水煎煮沸后10分鐘飲服,每天2次,連續5~7天。可暖宮散寒,適用于寒凝痛經。
當歸生姜羊肉湯 取當歸30克,生姜30克,精羊肉250克。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姜,水適量。燉至羊肉熟爛,去藥渣,吃肉喝湯,早晚各食1碗。可活血散寒、溫經止痛,適用于寒凝經脈所致痛經。
桂枝大棗湯 取大棗10枚,桂枝10克,山楂20克,紅糖30克。先將桂枝、大棗、山楂水煎取汁,加入紅糖煮沸后趁熱飲服,每天2次。可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于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得熱痛減、行經量少等所致氣滯血瘀痛經。
血藤燉河蟹 取雞血藤30克,河蟹2只(約250克左右),米酒50毫升。先將雞血藤、河蟹洗凈,加清水適量,置瓦罐中,用文火燉熟,然后加入米酒再燉10分鐘,趁熱喝湯吃蟹。每天1劑,連用5~7天,治療3個月經周期。可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適用于經前或經行小腹脹痛,按壓痛甚或伴胸脅乳脹者所致痛經。
雞肉燉黃芪阿膠 雞肉250克,切塊,黃芪30克,生姜5片,阿膠15克。前3味加入適量水,文火燉爛,再加入阿膠溶化,用食鹽調味,吃肉飲湯。可益氣補血止痛,適用于氣血雙虧型痛經。
生姜花椒紅棗湯 取生姜20克,花椒9克,紅棗10枚。水煎去藥渣,加入紅糖適量溫服。月經前每天1次,連服3天。可溫經散寒止痛。適用于寒凝氣滯、經行不暢、色黯有塊、畏寒肢冷所致痛經。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凡于月經前或行經前后,發生下腹疼痛,甚至痛引腰骶,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稱為痛經。為婦科臨床常見病,以青年婦女多見。其特點是經行小腹疼痛……詳細>>
什么是痛經,和哪些因素有關?痛經是女性每個月必定會經歷的痛,如果想要徹底解決痛經的煩惱,首先應該注意了解痛經的原因,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檢……詳細>>
痛經對女性來說是常見現象,但很多女性并不清楚引發女性痛經的原因,也不引起重視,痛經過去就過去了。專家說,如果找出痛經的原因是完全可以治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