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我國不僅是人口大國,還是人流大國! 據早期調研統計,在我國平均每年有800-1000萬次人工流產。毫無疑問,這龐大的數字表明是我國在女性生殖健康方面深陷嚴峻局面。或許,有樂觀主義會這樣認為:我國人口基數龐大,育齡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高,流產女性的絕對數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然而,即使以相對數“流產率”(流產數除以育齡女性人數,以千分率來表示)來分析比較,我國與發達國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有資料顯示,育齡女性流產率最低的是西歐,平均為11‰(最低的國家僅5‰);美國波動在20‰-30‰。我國相關數據難以獲得,有些報道稱流產率為62‰;有些地方性數據顯示約40‰。
再來進一步分析我國臨床流產的特點,則更加令人不安:
【1】流產女性年齡輕、未育女性比例高。 一些匯總文獻的數據顯示,在我國所有流產女性中,25歲以下女性的比例高達47.5%,未育女性的比例更是高達49.7%,流產中首次妊娠的比例也高達35.8%。
【2】重復流產率高、間隔時間短、高危比例高。 據相關文獻匯總的數據顯示,在流產女性中,重復流產率為55.9%;其中,≥3次的頻繁流產比例為13.5%。還有資料顯示,45%重復流產的間隔在半年至1年半。文獻報道最多的人工流產次數為15次;半年內重復流產、多次人工流產和20歲以下人工流產已經占據了高危流產的前三位。這些情況大大增加了人工流產的手術風險和遠期危害性。
雖然,人工流產手術已成為臨床上具有高安全性的成熟技術,但是,流產絕不是無創手術,而是創傷性手術。接受人流手術的女性,都會受到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并發癥,尤其是重復流產,會給生殖健康帶來傷害,甚至是嚴重的、不可逆的傷害。
從醫學角度分析,女性一旦接受人工流產手術來中止妊娠,就有可能造成感染、子宮穿孔、宮腔黏連、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月經不調等術后并發癥、甚至導致習慣性流產、繼發性不孕、早產等遠期生育危害。
一項研究數據則有力地證明了這點:在我國,88.2%的不孕不育女性做過人流手術。
針對上述現狀,不免產生一些思考,該如何解決呢?總體上可歸納為以下二點:
【1】開展流產后關愛,降低重復流產的關鍵
開展“流產后關愛”(post-abortioncare)已是當務之急。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倡導科學避孕、加強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列入“促進生殖健康”優先關注的領域。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也向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全社會發出“科學避孕,遠離人流”倡議書(2009年),并形成了“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指南”(2011年)。因此,我們各級婦幼保健系統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系統所提供的“安全流產”,不僅要體現在“流產手術和流產過程的安全化”上,還要體現在流產前和流產后的生殖關愛服務上,如免費避孕藥具的提供、意外妊娠預防的指導、流產前必要的體檢和貧血的治療、流產后避孕方法的知情選擇等,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和降低再次意外妊娠和重復流產。
【2】減少青春期人工流產,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WHO將10-24歲年齡段的人群稱為“青少年”,是童年向成人過渡的階段。近幾十年來,由于性成熟年齡提前與結婚年齡推遲、傳統觀念的淡化、意外妊娠風險意識的淡漠和避孕知識的缺乏等,“少女流產”和“少女媽媽”現象比以往更為多見,并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已有成功的經驗是開展“青春關愛教育”,具體措施是關愛“三步驟”:①性教育、風險意識教育,以避免或推遲青少年性行為的起始時間;②避孕知識、安全性行為教育,以減少意外妊娠和生殖道感染(包括STI和HIV)的發生;③安全流產和分娩服務,妥善解決已成事實,避免再次意外妊娠,幫助少女重新走上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
總之,要減少我國整體人流數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一個過程。最后,我們要認真對待人工流產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傷害,最好的方法是預防意外妊娠,提高避孕意識。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我國不僅是人口大國,還是人流大國! 據早期調研統計,在我國平均每年有800-1000萬次人工流產。毫無疑問,這龐大的數字表明是我國……詳細>>
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二院)舉辦的“2009年中國婦產科學術會議”上獲悉,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資料顯示,不孕不育癥的發病率達……詳細>>
痛經不會導致女性不孕,但是如果是導致痛經的病因引發的不孕,那么就應該高度重視了。為了緩解女性痛經帶來的困擾,女性在月經期間,要多注意個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