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常用藥用玫瑰泡茶喝可調經止痛,效果最明顯。
通過病史及全身、局部檢查,尋找可能引起痛經的病因后,作如下處理:
(一)一般處理
進行必要的衛生常識宣教,消除焦慮、緊張和恐懼,解除精神負擔。及時治療全身慢性疾病。發育不良、體質虛弱者應設法糾正。開始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防止受寒,注意經期衛生。
(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 為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可于經前3~5天口服消炎痛25mg,或乙酰水揚酸0。3g,或甲氯滅酸250mg,均每日2~4次,可能有顯效。
(三)針灸治療 痛經發作時,針(或灸)主穴:氣海、合谷、三陰交;配穴:關元、子宮、足三里。先針主穴,強刺激,留針10~15分鐘。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氣海、關元。
(四)性激素治療
1。抑制排卵 由于痛經主要發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試服避孕藥Ⅰ或Ⅱ號,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減輕癥狀。也可口服安宮黃體酮5~10mg/日、炔諾酮2。5~5mg或甲地孕酮4~8mg,每日一次,月經第5日開始服用,連服20~22天,共3個周期。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年較長者均可使用。
2。雌激素 常用于子宮發育欠佳者。每晚服用已烯雌酚1mg,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用,連服20天,重復三個周期。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使子宮發育,但應隨訪。
3。孕激素 治療膜性痛經。通過補充孕激素,使與雌激素重新恢復平衡,月經期子宮內膜得以按正常情況以碎片狀剝脫,可減輕子宮因痙攣性收縮所造成的疼痛,自月經第二十一天起,肌注黃體酮20mg/日,共5次。
(五)止痛解痙 下腹置熱水袋,酌服索米痛、可待因或顛茄合劑,必要時注射阿托品0。5mg。最好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嗎啡等,以防成癮。
(六)對癥治療 宮頸口小或頸管狹窄病人,試月經前用宮頸擴張器,緩慢地按順序擴至6~7號,使經血暢流,并能減低宮頸口周圍交感神經纖維的感受能力而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必要時可連續進行2~3周期;子宮后傾后屈者,可試胸膝臥位,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可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痛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比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是女性很普遍的問題,時常影響著人們的心情,痛經不能忍。周期性的經期疼痛是常見的并且發生于大多數月經周期。痛經常為絞痛并伴有下背部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