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起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絕大多數為腺癌。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子宮內膜癌遠低于子宮頸癌,但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本病高于子宮頸癌,位于婦科惡性腫瘤的首位。
哪些情況易造成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發展緩慢,擴散轉移較晚。其途徑主要為直接蔓延、淋巴及血行轉移。直接蔓延可開始于病變早期,可沿粘膜表面向下侵犯子宮頸管,向上可達宮角部、輸卵管、卵巢及盆腔;亦可向深部肌層侵犯,甚至穿透宮壁達宮旁或盆腹腔。
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有80%超過正常平均體重的10%。肥胖是內分泌不平衡的表現,機體大量的脂肪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脂肪還利于雄激素芳香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不育不孕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多,危險性下降。因長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與生過一胎的女性相比,較易患此病。患有多囊卵巢癥的患者也由于同樣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初潮年齡早或延遲絕經者,易患子宮內膜癌。在絕經前一段時間里,往往是處于無排卵狀態,雌激素無孕激素對抗、子宮內膜增生改變所致。
攝入脂肪及油類多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而蔬菜和水果具有保護作用,使相對危險性下降。高脂肪有儲存雌激素功能,將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轉化成癌變。
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由于長期垂體異常可致;多囊卵等綜合癥、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癥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
因各種原因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增加。單用外源性雌激素而無孕激素對抗者,可增加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并與用雌激素的劑量、時間長短有關,若加用孕激素對抗,可降低其危險性。
不愈的子宮出血,特別是絕經后的子宮出血應想到有患子宮內膜癌可能,應趕快作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
有X射線暴露史者,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較無X線暴露史高;由于遺傳因素的影響,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常有家族史、近親腫瘤病史,所以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以及近親腫瘤史者,其患病危險性增高。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引起子宮內膜癌的最常見原因是,在人體內與黃體激素相比,雌激素過多。這種激素的失平衡導致子宮內膜變得越來越厚。如果內層一直保持那樣變厚并且……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腫瘤20%~30%,雌激素與內膜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根據臨床和預后,將子宮內……詳細>>
引起子宮內膜癌的最常見原因是,在人體內與黃體激素相比,雌激素過多。這種激素的失平衡導致子宮內膜變得越來越厚。如果內層一直保持那樣變厚并且……詳細>>
長期應用雌激素的患者:出于醫療或其他原因,長期使用雌激素也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其危險程度與服用激素劑量的大小、服用時間的是非、是否適用……詳細>>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 ,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 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其危險因素主要如下幾方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