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宮頸炎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病,分急性與慢性宮頸炎兩種。臨床以慢性宮頸炎較常見,多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多因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宮頸,病原體侵入宮頸黏膜,并在此處潛藏,由于宮頸黏膜皺襞多,感染不易徹底清除,往往變成慢性宮頸炎。此外,與性生活過頻、物理或化學刺激、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亦有一定關系。慢性宮頸炎與宮頸癌的發病有一定關系,有宮頸糜爛的宮頸癌發生率為0.75%,顯著高于無宮頸糜爛者。因此,積極治療宮頸炎對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慢性宮頸炎常見的病理類型:
1、宮頸糜爛,依其糜爛的深度分為單純型、顆粒型和乳頭型;依其糜爛面積的大小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2、宮頸腺囊腫,宮頸糜爛愈合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將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增生或瘢痕形成壓迫腺管,使腺管變窄甚至阻塞,腺體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腫叫宮頸納氏囊腫。檢查時可以看到宮頸表面突出多個大小不一的青白色囊泡,內含黏液,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有的可以長得很大,突出于宮頸表面,甚至到達陰道口,根部與宮頸之間有蒂相連,常合并有宮頸肥大。
3、宮頸息肉,慢性炎癥長期刺激,使頸管局部黏膜增生,并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息肉為單個或多個,色紅、呈舌狀、質軟而脆、易出血、蒂細長,直徑一般為1cm左右。宮頸息肉極少惡變,<1%,但易復發。
4、宮頸肥大,由于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宮頸組織充血、水腫,腺體和間質增生,致使宮頸呈不同程度的肥大,表面光滑,質地較硬。
5、宮頸黏膜炎,病變局限于宮頸管粘膜及粘膜下組織,可見宮頸光滑,宮頸口充血、發紅,有膿性分泌物。
一、急性宮頸炎:主要癥狀為白帶增多、呈膿性,其他癥狀有腰背痛、盆腔下墜感,以及尿頻、尿急。部分患者有性交疼痛。
二、慢性宮頸炎: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由于病原體不同,白帶量、質、色及氣味也不同。多呈乳白色黏液狀,有時呈淡黃色呈膿性,伴息肉時易有血性白帶或性交后出血。當炎癥沿宮骶韌帶擴散到盆腔時,有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墜痛等。因炎癥造成的白帶增多、黏稠、呈膿性,不利于精子通過宮頸管,而導致不孕。
宮頸炎的治療:宮頸炎有時在臨床表現及查體方面與早期子宮頸癌及癌前期病變難以區別,所以患宮頸炎后,一定不要急于治療,首先要行宮頸涂片檢查,必要時還要行陰道鏡檢查除外上述疾患。且無論是否有宮頸炎,已婚婦女每年最少應做一次宮頸涂片,進行細胞學檢查,以利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治療。
1、急性宮頸炎:使用抗菌素全身治療,不用局部治療。
2、慢性宮頸炎:以局部治療為主,可采用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①宮頸糜爛:可根據糜爛的面積、有無生育要求,選擇物理治療或外用藥物治療。 ②宮頸腺囊腫:對于散在的比較小的宮頸腺囊腫一般不需治療,只要每年檢查即可;對于密集的較小的納氏囊腫或比較大的囊腫,可考慮光療、激光、微波、自凝刀等物理治療;對于較大的突出于宮頸表面的,可考慮電刀切除治療。 ③宮頸息肉:可手術摘除,同時送病理檢查。 ④宮頸肥大:單純的宮頸肥大一般無須治療,但要每年進行宮頸涂片檢查。 ⑤宮頸黏膜炎:局部用藥效果差,需行全身治療,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
宮頸炎的預防: ①避免分娩損傷宮頸; ②產后發現宮頸裂傷應及時縫合; ③定期做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宮頸炎癥; ④積極治療陰道炎癥;⑤保持外陰清潔。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宮頸炎是怎么引起的?現在的社會上,很多女性都在被宮頸炎所困擾著,此病給女性生活及健康帶來極其嚴重的危害,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女性一定……詳細>>
宮頸炎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宮頸炎常與急性子宮內膜炎或急性陰道炎同時存在,但以慢性宮頸炎多見。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