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很多女性在生理期間,出現痛經需要中醫的治療方法,這些很常見的問題。對于有痛經的問題。中醫認為,女性在生理期要想徹底解決痛經的難題還是需要中醫調理。
怎么掌握女性必備痛經的方法?
辨證分型:
(1)氣滯血瘀型:癥見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經期不暢,經血瘀滯,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后痛減,舌質紫黯,脈弦。治宜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2)風寒濕乘型:癥見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按之痛甚,得熱痛減,經血量少,色黯紅或紫,手足不溫,畏寒,苔白潤,脈沉緊。治宜散寒利濕,溫通血脈。
(3)肝腎虧損型:癥見經來色淡量少,質稀薄,經后小腹作痛,腰部酸脹,舌淡紅,脈細弱。洽宜調補肝腎止痛。根據辨證分型,筆者擬定手各型的總體方藥,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加減變化。以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停藥3個月經周期判定療效。治療期間停服其他任何藥物。
【常用方藥】
(1)氣滯血瘀型:藥用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處方:桃仁12g,紅花9g,當歸20g,川芎10g,赤芍15g,山楂20g,蒲黃12g,五靈脂12g,香附15g,甘草3g。
若兼口苦苔黃為肝郁化熱之象,當佐以清泄肝熱之品,上方加梔子12g,黃芩12g;若兼胸脅乳房作脹,上方加枳殼12g,夏枯草15g;若兼前后二陰墜脹者加川楝子12g,柴胡15g;若痛甚而見惡心嘔吐者,為肝氣挾沖氣犯胃,當佐以和胃降逆之品,上方加吳茱萸6g,黃連10g,生姜9g。
(2)風寒濕乘型:藥用溫經湯合少腹逐瘀湯加減。處方:吳茱萸lOg,川芎lOg,桔梗15g,沒藥12g,木香12g, 當歸15g,黨參15g,桃仁12g,白芍15g,干姜9g,元胡12g,蒲黃12g。
(3)氣血虛弱型:采用補氣健脾養血止痛藥物,八珍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處方:當歸15g,熟地黃15g,川芎10g,生地黃15g,黨參15g,黃芪20g,炒白術12g,甘草3g,白芍20g。
加減:若伴乳脹脅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小茴香各12g;若見頭暈、心悸、眠差者加雞血藤15g,酸棗仁12g;若見腰腿酸軟者,加菟絲子15g,川斷12g,桑寄生15g。
(4)肝腎虧損型:藥用調肝湯加減。處方:山藥15g,當歸15g,阿膠10g(烊化),白芍20g,山茱萸15g,巴戟天12g,甘草3g。加減:若痛及腰骶者加川斷12g,杜仲12g;若兼少腹兩側或兩脅脹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2g。
【驗案賞析】
劉某某,女,18歲,學生,2003年8月20日初診。14歲月經初潮即腹痛,曾服中藥疼痛減輕,近3~4個月來,腹痛加重,月經規律,經血量少而多瘀塊,痛甚者伴腰骶酸痛,墜脹,來診時正值經期第一天,舌質黯紅,苔薄黃,脈弦。辨證為氣滯血瘀型,用氣滯血瘀型方劑加梔子、黃芩各12g,水煎服,每曰1劑,服1劑后腹痛明顯減輕,排經較暢,連服3劑。繼于月經來前2天開始服用上方5劑,又連用2個月經周期,諸癥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
【按語】該例病案進一步證明了中藥辨證治療痛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感受。2日1次,雙耳交替換貼。關元屬任脈,通于胞宮,是足三陰與任脈交會穴,有調氣血,通沖任功效;三陰交為脾經穴,又是足三陰經交會穴,有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的作用,兩穴合用針之可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時配肝經的輸原太沖可疏肝理氣;配脾經的血??烧{經理血;配任脈的氣??衫須庵雇?;配胃經的合穴足三里可降逆止嘔。同時配合耳穴貼壓,取子宮為相應部位取穴,以調理氣血,行氣止痛;取卵巢、內分泌點以調節其功能;取肝、腎可疏肝理氣,補后天之不足;取交感以解痙止痛,取神門以鎮靜止痛。
諸耳穴貼壓有理氣疏經活血,特別是提高痛閾值,產生鎮痛的作用,針刺配合耳穴貼壓共同達到行氣活血的目的,則痛經自除。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專家指出,在治療上,中醫將痛經大致分為四種類型。根據不同癥狀,治療方法各不相同。詳細>>
痛經是指月經前期、經期、后期下腹部的劇烈疼痛 ,同時可有腰酸、腰痛、腹脹等癥狀 ,無明顯生殖器官的病變 ,稱原發性痛經。中醫認為 ,痛經……詳細>>
痛經是指月經前期、經期、后期下腹部的劇烈疼痛 ,同時可有腰酸、腰痛、腹脹等癥狀 ,無明顯生殖器官的病變 ,稱原發性痛經。中醫認為 ,痛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