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輸卵管癌是怎樣檢查出來的?原發性輸卵管癌是稀少的。這種癌癥病人的平均年齡為50~60歲。危險因素尚未很好地確定,然而,慢性輸卵管炎或其他炎癥疾病(如結核)可能是病因。病人可有一段長遠的不孕史。95%以上的輸卵管癌為乳頭狀漿液性腺癌;少數是肉瘤。其擴散方式與卵巢癌相似,輸卵管癌可直接延伸播散,或通過淋巴管,分期與卵巢癌相似癥狀。
原發性輸卵管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其主要表現為陰道內流出液體,輕微腹痛,俟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發現腹部包塊。其中,陰道流液是該病最為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據臨床觀察,其發生率為63.3%~83.3%。病之初,陰道流液并不起眼,往往被患者忽略。因為流液有時為陣發性,時有時無,更使一些人掉以輕心,甚至被不少患者誤認為是婦科炎癥。那么,輸卵管癌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由于原發性輸卵管癌少見,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因此常被忽視以致延誤診斷,目前術前正確診斷率達30% 左右。臨床上常把陰道排液及陰道流血、腹痛、盆腔腫塊稱作輸卵管癌“三聯癥”。對圍絕經期婦女有上述癥狀時應考慮到輸卵管癌的可能性。常用于確診的檢查方法有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診斷性刮宮及子宮內膜活檢、宮腔鏡檢查、腹腔鏡檢查、B超及CT檢查等。輸卵管癌是怎樣檢查出來的?
一、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
脫落的輸卵管癌細胞可隨排液由輸卵管、宮腔到達陰道。因此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可陽性。當該項檢查陽性時應首先排除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二、診斷性刮宮及子宮內膜活檢
宮頸、宮腔及輸卵管的癌瘤,都可引起陰道排液增多,陰道脫落細胞學陽性。因此需宮腔探查及分段刮宮以明確診斷。若陰道脫落細胞學陽性,而分段刮宮病理陰性,則應考慮到輸卵管癌的可能。若子宮內膜活檢陽性時,除子宮內膜癌外也應考慮到輸卵管癌宮腔轉移的可能。
三、B超、CT檢查及mri檢查
B超、CT檢查及mri檢查是臨床上最常采用的檢查方法,可確定腫塊的部位、大小、性質(如囊性或實性)與周圍組織的毗鄰關系等,但很少可以提示輸卵管來源。
四、陰道細胞學檢查
陰道細胞學1級:基本正常。特征:細胞形態正常 或基本正常。陰道細胞學2級:有輕至中度核異質細胞,但屬良性病變范圍。陰道細胞學3級:有可疑癌細胞。陰道細胞學4級:有癌細胞,但不夠典型。或有極少 數典型癌細胞,需進一步證實。陰道細胞學5級:有癌細胞,癌細胞的惡性特征明確且數目的較多。
由于輸卵管與宮腔相通,涂片中找到癌細胞的機會也較卵巢癌高。
五、分段診斷性刮宮
對絕經后陰道出血或不規則陰道出血,陰道排液者,經分段診刮,除外宮頸及子宮內膜病變,有助于輸卵管癌的診斷。
六、腹腔鏡檢查
見輸卵管增粗,外觀如輸卵管積水,有時可見到贅生物。
七、血清cal25測定
有助于診斷,但無特異性。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說到婦科癌癥,我們常常會想到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等等,其實輸卵管癌也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婦科癌癥。輸卵管是非常細小的管道,主要負責運送卵子,……詳細>>
輸卵管造影:經X線的子宮輸卵管造影可以從熒光屏和X光照片上看到子宮腔的大小形態和位置、輸卵管的形態。通暢者,影像延伸到輸卵管傘端口外,X……詳細>>
輸卵管癌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少見的女性生殖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占婦科惡性腫瘤的0.5%,主要多發生于絕經后的女性。臨床上為了準確判斷輸卵管癌……詳細>>
輸卵管癌是一種少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0.5%-1.8%。好發年齡為40-60歲,2/3病例發生在絕經后……詳細>>
輸卵管癌是稀少的。這種癌癥病人的平均年齡為50~60歲。危險因素尚未很好地確定,然而,慢性輸卵管炎或其他炎癥疾病(如結核)可能是病因。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