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假性濕疣是近年來新認識的一種疾病。假性濕疣多見于青年女性,未婚或已婚均可發生,發病年齡主要為18~40歲,發病率為16%~18%。臨床表現為1~2毫米大小的丘疹,淡紅色,群集不融合;表現光滑,形似魚子狀或絨毛狀,觸之有顆粒樣感;分布在小陰唇內側面或陰道前庭。一般沒有什么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度瘙癢感,臨床上容易與尖銳濕疣相混淆。
尖銳濕疣多發生于外陰、陰道、尿道口、子宮頸及肛周,初為淡紅色或污灰色濕潤小丘疹,很快形成疣樣增殖,大小不等,可融合,形如菜花狀或雞冠樣等,有時有分泌物,并有臭味。
臨床上鑒別尖銳濕疣與假性濕疣時,可用紗布或棉棒浸蘸5%%醋酸溶液緊敷患處,2~5分鐘后觀察,如為尖銳濕疣,則局部變為白色,此為陽性反應;假性濕疣則為陰性反應,即不變色。如果局部有炎癥時,可為假陽性反應,必要時可做病理檢查。
假性濕疣病因尚不明,一般認為是一種與發育異常有關的良性乳頭瘤。此病的發生與體內激素水平是否有關,尚待進一步研究。
假性濕疣對健康沒有什么影響,且皮疹發展有自限性,因此一般無須治療。必要時可用激光分批進行治療。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尖銳濕疣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尖銳濕疣又分為真性和假性尖銳濕疣。但由于尖銳濕疣與假性濕疣的區別不太明顯,為了防止弄混我們很有必要了……詳細>>
從年齡上。真性和假性的尖銳濕疣的發病年齡段是不同的。尖銳濕疣發生在任意階段,而假性尖銳濕疣患者大多在18-38歲,最常見的就是20-30……詳細>>
假性濕疣:損害為局限于小陰唇的粟粒大呈魚卵狀淡紅色小丘疹或絨毛狀改變,皮損表面光滑,醋酸白試驗陰性,病理上無具有診斷意義的凹空細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