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急性乳腺炎在第一次做媽媽的女性中很常見,往往發生在產后3—4周。初期表現為乳頭皸裂、疼痛,哺乳時疼痛加劇,以致產婦懼怕或拒絕哺乳,而出現乳汁郁積、乳房脹痛不適或有積乳的塊物。
急性乳腺炎的發病原因其一,乳汁淤積是發生乳腺炎的基礎。哺乳方法不當,哺乳不暢、乳腺導管堵塞等情況下最易發生乳汁淤積,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其二,細菌的逆行感染,在乳頭破裂、乳頭畸形或乳頭外傷的情況下,細菌可從乳頭逆行進入乳房而擴散至乳腺實質。
急性乳腺炎初期治療急性乳腺炎的初起階段主要表現為乳汁淤積,熱毒內盛,其治療原則為疏肝清熱、通乳消腫,可用瓜蔞牛蒡湯加減,藥用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陳皮、梔子、金銀花、柴胡、甘草、連翹等。通乳加穿山甲、木通、王不留行;氣郁加橘葉、川楝子;發熱明顯加生石膏、重用黃芩;腫脹痛者加乳香、沒藥、赤芍;需要回乳者加焦山楂、焦麥芽。同時可予外敷金黃膏、玉露膏;或用芒硝溶液濕敷。對乳汁排出不暢者,可定時進行乳房按摩,具體操作后述。
急性乳腺炎成膿期治療急性乳腺炎成膿期如膿腫確已形成,則應及時予以切開排膿。切開時應在腫塊變軟、皮膚透亮、波動感及壓痛最明顯處切開。術前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手術程序進行有關的消毒及準備工作,讓患者取一合適的體位。向患者交代病情及手術步驟,取得患者的配合。術中手法應輕柔,避免手法粗魯或患者突然的動作引起意外事故。不要在患者饑餓、疲勞、睡眠不足等狀態時手術,以免發生刀暈。操作時切口應按輻射狀方向,以免損傷乳管,如果膿腫位于乳暈處,則可沿乳暈邊緣行弧形切口;刀尖宜向上輕挑,便于掌握切口的大小、深淺及方向,避免手術刀向下切割太過,導致切口過深、過大;切口應選在膿腫稍低的位置,以使膿液暢流,不致形成袋膿。切開后讓膿汁自行流出或稍稍加壓,助其排出,不可強力擠壓,以免感染擴散。如果為乳房深部膿腫,則應在乳房下緣作弓形切口,將乳房與胸大肌筋膜分離后,上翻乳房,切開膿腔,引流膿液。如果膿腫較小而淺,則可穿刺后用16號針管將膿液抽出,并外敷金黃膏,結合其他治療,可免去切開之苦。
切開排膿后,局部可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膿排毒,并用藥線引流;若膿出已凈,則可改用生肌散收口,并用紅油膏紗布外覆。如果有袋膿現象,則可用墊棉法治療,即在膿腔下方放置一棉墊,并予加壓包扎,使膿液不致潴留。如果形成乳房部竇道,則可用五五丹藥捻插入竇道,以腐蝕管壁,待膿液消失后,予生肌散促進竇道愈合。除局部治療外,仍可予以適當的內服藥物,以促進托毒排膿,扶助正氣,加速創口愈合。
中西結合治療乳腺炎以上介紹的是以中醫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法,必要時可用適當的西醫西藥治療,如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特別是嚴重的感染,局部及全身癥狀明顯時,應早期足量應用有效的抗菌素。目前,各類抗菌素不斷更新換代,但對急性乳腺炎來說,普通青霉素仍是極其有效的,因此我們建議,只要不過敏,抗菌素宜首選青霉素,以靜脈注射效果為好。但值得說明的是,最好不要因圖省事,而只用抗菌素治療,不接受中醫中藥治療。單用抗菌素有時會使乳房的急性炎癥遷延難愈,形成僵塊。由于中醫中藥治療本病有明顯的優勢,故應以中醫中藥為主,在適當的時機予以適當的抗菌素治療,臨床會取得很好的療效。
急性乳腺炎準媽媽們應該注意的事項、產前常用毛巾、肥皂洗擦乳頭,并用拇、食指捏拉乳頭,使皮膚變得堅韌。
1、哺乳期應保持乳頭清潔,每次喂完奶應使乳汁吸空。如吸不空或奶脹感,應用手擠或用吸乳器排空。
2、哺乳期用橘核30克煎水服,可防止乳汁淤滯。
3、乳頭如被吸破,應及時治療。
4、患病期間要停止喂乳,清淡飲食,心情舒暢。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急性乳腺炎在開始時患者乳房脹滿,疼痛,哺乳時更甚、乳汁分泌不暢,乳房腫塊或有或無,皮膚微紅或不紅,或伴有全身不適,食欲欠佳,胸悶煩躁等。詳細>>
乳腺被結締組織分隔為15~25個葉,小葉內導管多為單層柱狀或立方上皮,管壁為復層扁平上皮,那么,乳腺炎不同時期怎樣治? 詳細>>
早期:急性乳腺炎在開始時患者乳房脹滿,疼痛,哺乳時更甚、乳汁分泌不暢,乳房腫塊或有或無,皮膚微紅或不紅,或伴有全身不適,食欲欠佳,胸悶煩……詳細>>
乳腺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它的出現讓好多女性特別苦惱,其中急性乳腺炎是其中的一種,我們在出現了不正常的表現后,一定要及時檢查。詳細>>
急性乳腺炎在開始時患者乳房脹滿,疼痛,哺乳時更甚、乳汁分泌不暢,乳房腫塊或有或無,皮膚微紅或不紅,或伴有全身不適,食欲欠佳,胸悶煩躁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