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乳腺增生是婦女常見的乳腺疾病,主要是乳腺增生癥,是正常乳腺小葉生理性增生與舊復不全,乳腺正常結構出現紊亂,近些年年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所以廣大的女性不得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一、 癥狀體征
乳房疼痛和腫塊為本病主要的臨床表現
(1)乳房疼痛:常為脹痛或刺痛,可累及一側或兩側乳房,以一側偏重多見,疼痛嚴重者不可觸碰,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腫塊處為主,亦可向患側腋窩,胸脅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則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癢,乳房疼痛常于月經前數天出現或加重,行經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疼痛亦可隨情緒變化而波動,這種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有關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臨床表現的主要特點。
(2)乳房腫塊:腫塊可發于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好發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見于其他象限,腫塊形狀有片塊狀,結節狀,條索狀,顆粒狀等,其中以片塊狀為多見,腫塊邊界不明顯,質地中等或稍硬韌,活動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常有觸痛,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腫塊也有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特點,月經前腫塊增大變硬,月經來潮后腫塊縮小變軟。
(3)乳頭溢液:少數患者可出現乳頭溢液,為自發溢液,草黃色或棕色漿液性溢液。
(4)月經失調:本病患者可兼見月經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經。
(5)情志改變:患者常感情志不暢或心煩易怒,每遇生氣,精神緊張或勞累后加重。
不同癥型及其臨床表現是
(1)肝郁氣滯性:月經先期或行經期乳房腫痛,隨喜怒消失,一側或雙側可捫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狀節結,腫塊多為綠豆大步節結,或成粗條索狀,質韌不堅硬,按之可動,不與深部組織粘連,境介不清,月經周期不足,經量較多,胸悶暖氣,精神抑郁,心煩易怒。
(2)沖任不調型:乳房有腫塊,經前或經期疼痛加重,經行后減輕或消失,經期多后延,經痛不劇,經量少,身倦無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數可發生癌變。
切除標本常呈黃白色,質韌,無包膜,切面有時見有很多散的小囊,實際上是囊狀擴張的大小導管,囊壁大多平滑,內有黃綠色或棕色粘稠液體,有時有黃白色乳酪樣的物質自管口溢出,如為彌漫性囊性病,則稱schimmelbusche病,單個張力較大的青色囊腫稱藍頂囊腫。
囊性增生病與乳腺癌的關系尚不明確,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發生乳腺癌的機會為正常人群的2~4倍,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會惡變與其導管上皮增生程度有關,單純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惡變,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別是重度者,則惡變的可能較大,屬于癌前期病變。
病人常有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輕者如針刺樣,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經來潮前明顯,月經來潮后疼痛減輕或消失,檢查時乳房內有散在的圓形結節,大小不等,質韌,有時有觸痛,結節與周圍乳腺組織的界限不清,不與皮膚或胸肌粘連,有時表現為邊界不清的增厚區,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較多,也可影響到整個乳房,少數病人可有乳頭溢液,常為棕色,漿液性或血性液體,病程有時很長,但停經后癥狀常自動消失或減輕。
二、 病理病因
乳腺增生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激素失調,那么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內分泌激素紊亂呢?中醫認為:情懷不暢,肝氣不得正常疏瀉而氣滯血淤疾凝,沖任不調者,常有月經紊亂,面部色斑,現代醫學認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環境和遺傳因素是乳腺發病的主要原因。
三、 用藥治療
預防:
保持心情的舒暢、情緒的樂觀是乳腺增生的最好防御武器。
1、心理上的治療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對人體的危害莫過于心理的損害,因缺乏對此病的正確認識,不良的心理因素過度緊張刺激憂慮悲傷,造成神經衰弱,會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增生癥的加重,故應解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對心理承受差的人更應注意,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活潑開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復。
2、改變飲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黑黃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性生活和諧。可調節內分泌失調,保持大便通暢會減輕乳腺脹痛,可以對乳腺增生的預防起到一定作用。
4、多運動,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養的雞、牛肉。
6、乳腺增生的預防還要注意避免人流,產婦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檢查和定期復查。
8、明確診斷,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目前??撇捎弥兴幘C合治療,有了突破性進展,效果更為顯著。如乳腺囊腫不論大小時間長短,用藥后均在2周左右消失。對乳腺增生及時糾正內分泌,腫塊、脹痛、面部神經可消除,對急性乳腺炎用藥后即可緩解疼痛。
乳腺增生中醫治療方法
偏方:
(1)鮮商陸制成片劑,每片重0.4g,相當生藥0.5g,每日3 次,每次6片。
(2)干、鮮老鸛草,每日30―60g,代茶飲。
(3)茸鹿頭部脫角盤中的提取物制成針劑,每次月經前10―15天開始用藥,每日2次,每次2ml肌注,至月經來潮停藥,共注射2 個周期為1療程。
(4)核桃1個取仁,八角茴香1枚,飯前嚼爛吞下,每日3次,連用1個月,治療本病輕者。
中醫的其他治療:
1、針刺治療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為主穴。肝郁氣結者配太沖;肝腎陰虛者配太溪;伴有月經不調者配三陰交,伴胸悶困痛者配外關。
操作:以華陀牌28號1~1.5寸毫針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為主。捻轉得氣后膻中與屋翳兩穴可接g6805-ⅰ 型電針儀,采用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余穴10分鐘行針1次,隨證補瀉,每次留針20分鐘,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月經期治療暫停,治療期間其他治療藥物全部停服。
2、中成藥:
乳絡內通散
乳絡內通散 驗方于清(乾?。┠觊g,是百年留傳治療乳腺疾病的有效方劑。
系中草藥精細研磨制成,有大治乳腺增生、乳腺腫塊、急性乳腺炎之功效。
【創制時期】清乾隆年間。
【功能與主治】乳腺增生、乳腺腫塊、急性乳腺炎、乳腺腫瘤。
【療效統計】 此方近十年略統計治療乳腺增生、乳房腫塊、急性乳腺炎2000余例,總有效率 100%,痊愈率95%以上。
【用法與用量】 早晚空腹口服,一日二次。
【性 狀】中藥粉末散劑。
【禁忌】孕婦忌用。
【貯藏】干燥、避光儲存。
日前,國內外對乳腺增生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扎針、中藥等,但大多難以治愈,病程短,發展快,因此大部分患者手術后仍然會再復發。所以還是建議用中藥來治療,現代中醫推出“五聯整合”療法,針對癥處直接作用,他在于能迅速包容分解萎縮腫塊,同時配以行氣活血,疏肝理氣,疏經活絡,徹底清楚內分泌紊亂,肝氣不疏所致的痰、瘀、邪、毒并逐出體外。
3、乳腺增生的中醫外治法
(1)溫經絡、化痰散結之藥膏陽和解凝膏合黑退消,外敷于乳房局部。
(2)乳香、沒藥、黃柏、大黃、冰片,共研細末,蛋青調敷患處。
(3)香附末、麝香末、蒲公英,以醋煎之,調敷患處。
乳腺增生西醫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囊性增生病絕大部份可以用非手術治療用乳罩托起乳房中藥疏肝理氣及調和等方法可緩解疼痛絕經前期疼痛明顯時可在月經來潮前服用甲基睪丸素1日3次每次5mg;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在月經前服7~10天近年來應用維生素e治療亦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對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份月經后仍有明顯腫塊者也可應用手術治療。
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西藥有5%碘化鉀,疼痛嚴重者可試用甲基睪丸素,在月經前一周內開始口服,以免進一步擾亂人體激素間的細微平衡。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乳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乳房疾病,雖然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那么乳腺增生需要手術嗎?詳細>>
乳汁淤積很可能導致入侵細菌的繁殖生長,而導致乳汁淤積的原因主要有乳頭發育不好(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而乳汁分泌過多或嬰兒吸乳少、哺乳姿……詳細>>
乳腺增生癥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詳細>>
乳腺增生癥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