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氣滯血瘀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祛瘀。
方藥:膈下逐瘀湯。
組成:當歸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紅花15g,枳殼15g,元胡15g靈脂15g,丹皮10g,烏藥15g,香附15g,炙甘草10g。
加減化裁:若氣滯為主,脹甚于痛者加川楝子15g;血瘀為主,痛甚于脹,加用蒲黃15g,重用五靈脂20g;疼痛劇烈加全蝎3條,三棱15g,莪術15g;有癥瘕加血竭15g,穿山甲15g,皂角刺20g,三棱15g,莪術15g;月經量多加蒲黃15g,茜草159,三七面10g(沖服)。
2、寒凝血瘀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祛瘀。
方藥:少腹逐瘀湯。
組成:小茴香15g,干姜15g,元胡15g,靈脂15g,沒藥15g,川芎10g,當歸20g,蒲黃15g,官桂15g,赤芍15g。
加減化裁:若腹痛甚劇,肢冷汗出者加川椒15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陽虛內寒者加人參15g,熟附子15g,仙靈脾20g;濕邪較重,兼有胸悶腹脹,舌苔白膩者加蒼術15g,橘皮10g,澤蘭15g,茯苓20g。
3、氣虛血瘀
治法:益氣補陽,活血祛瘀。
方藥:補陽還五湯。
組成:黃芪30g,當歸20g,赤芍15g,地龍20g,川芎10g,桃仁15g,紅花15g。
加減化裁:汗出畏冷者加掛技15g,白芍15g;腹痛劇烈者加艾葉15g,小茴香15g,乳香15g,沒藥15g;惡心嘔吐加吳茱萸15g,干姜10g,姜半夏10g;便溏者加肉豆蔻15g,葫蘆巴15g,補骨脂20g。
4、熱郁血瘀
治法:清熱和營,活血祛瘀。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味。
組成:桃仁15g,紅花15g,當歸20g,生地30g,赤芍20g,川芎10g,柴胡10g,枳殼10g,牛膝10g,甘草10g,桔梗10g,丹參20g,丹皮15g。
加減化裁:經行發熱者加黃芩15g,青蒿15g;大便干結加大黃15g,枳實10g;腹痛者加魚腥草20g,地鱉蟲15g,五靈脂15g;口苦咽干,煩躁易怒者加梔子15g,黃芩15g。
5、腎虛血瘀
治法:益腎調經,活血祛瘀。
方藥:歸腎丸合桃紅四物湯。
組成:熟地20g,山藥20g,山茱萸15g,茯苓20g,當歸20g,枸杞子20g,杜仲15g,菟絲子25g,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0g,白芍20g。
加減化裁:腰背酸痛甚者加仙靈脾20g,寄生15g,狗脊15g;大便不實加補骨脂20g,赤石脂20g。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中醫"痛經"、"不孕"、"癥瘕"及"月經不調"范疇,胞宮藏瀉功能的生理表現為:平時藏而不瀉,月經期瀉而不藏,定時將經血……詳細>>
較為少見,患者與寒凝血瘀者相反,經痛時越熱越感疼痛,癥狀包括口干、輕燒、便秘、經血深色、經量多等。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中醫"痛經"、"不孕"、"癥瘕"及"月經不調"范疇,胞宮藏瀉功能的生理表現為:平時藏而不瀉,月經期瀉而不藏,定時將經血……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就是指女性的子宮內膜到了身體的其他地方開始生長發育的現象,異位的內膜同樣受雌激素的影響發生周期性變化。那么,子宮內膜異位癥……詳細>>
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屬“痛經”、“癓瘕積聚”和“不孕”等范疇。在本者為肝腎虧虛,在標者為血淤之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