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說起子宮內膜異位癥很多女性不是很了解,這種疾病是有典型的癥狀的,而痛經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因此很多女性出現痛經時可不要大意,要注意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是就要抓緊治療了。
痛經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灶,受到周期性激素的影響,而出現月經期的改變、使異位的子宮內膜增生、出血,局部的病灶擴張刺激局部的神經組織,而導致疼痛的發生。
痛經的時間,有著獨特的特殊性。其疼痛在每月的固定時間出現。這種疼痛與月經有著密切的關系。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期開始,即在月經正式來潮的前1—2天,病人開始有腹脹、腹部不適及腹部隱痛的感覺,這是異位內膜增生所致的。當月經正式來潮后,疼痛則明顯加重。除腹部不適的癥狀加重外,還會出現腰痛,腰骶部連及肛周、會陰等部出現放射狀疼痛,甚至波及大腿根部,這種疼痛的輕重程度與病變時間成正比,發病時間越長,痛經癥狀則越重,這是異位的子宮內膜由增生期發展到分泌期的改變,即出血:局部病灶內因出血而腫脹,擴張,出血積留在病灶內,無法排出,而形成了一個個的小積血囊,這時病人的疼痛往往達到了最嚴重的程度,病人因痛經而無法正常生活,每到這時只能靠止痛藥來止痛,服用的IL痛藥,在逐漸升級,甚至有人在痛經時服用“杜冷丁”,但止痛往往只是幾個小時,當藥物作用過后,痛經依舊難忍:特殊病人,在痛經的同時,還會伴有惡心、嘔吐或腹瀉等。痛經的時間,少則2—3天,多則5—6天。當月經期過后,病灶內的出血停止,病人的疼痛即開始減輕、緩解,這時病灶內的積血,再被慢慢地吸收,腫脹逐漸消退,局部的刺激癥狀消失,疼痛也漸漸停止。
痛經,每月如此循環著,每月定期發生著上述的改變,如果是子宮內膜彌漫性異位在子宮肌層,在一次次的痛經后,宮體便開始逐漸地增大,因為積留在病灶內的血液,除液體成分能被逐漸吸收外,其蛋白組織則無法吸收,所以,已增大的子宮,是不可能再恢復原來的大小。一次次的痛經,子宮一次次的增大,使子宮的壁問組織開始增厚、變硬、彈性減弱,這時在超聲下,可見到子宮肌層病變區域回聲粗糙,不均,與正常肌組織無明顯的界限區分,這時的組織病理改變,即形成了子宮腺肌病。
如果是子宮內膜較局限的異位在子宮肌層的某個部位,那么經過一次次的痛經后,其發生的改變不是整個子宮體的改變,而是子宮局部的改變。痛經期的病灶部位使子宮局部增大,局部的組織變厚、變硬、失去彈性,這時在超聲下可見到:子宮局部回聲明顯增粗、不均、強弱回聲混合,交雜無序,其邊界無明顯界限與正常組織區分,這時的組織病理改變,即形成了子宮腺肌瘤。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是婦科常見病,其異位在子宮以外的內膜同樣受卵巢激素影響,從而導致周期性進行性加劇痛經多見,也是引起月經紊亂、不……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出現異位,移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之類癥狀,很多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并不是很了解它的臨床表現,請大家往下看看子……詳細>>
女性來經時,會出現痛經現象,這不可輕視,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的癥狀,屬于中醫痛經、不孕、癥瘕、月經不調的范疇,不加治理,牽連甚遠。痛經雖普……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灶可經過血液轉移到全身各部分,當轉移到肺部時,會使病人在經期內發生“氣胸”,出現呼吸困難、咳血和流鼻血的癥狀。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以瘀血郁滯胞宮、沖任而致含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因其大多數病變出現在盆腔內生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