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按中醫臨床經驗,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醫辨證論治,可分五種證型:
1、氣滯血瘀
最常見的類型,患者經行不暢。初時來經量少,至流出血塊后才覺得舒暢。
2、寒凝血瘀
也屬常見,患者腹部冷痛,得熱才可減痛,可敷熱水袋。其他癥狀包括嘔吐、舌淡,來經量少。
3、瘀熱互結
較為少見,患者與寒凝血瘀者相反,經痛時越熱越感疼痛,癥狀包括口干、輕燒、便秘、經血深色、經量多等。
4、氣虛血瘀
類似寒凝血瘀的證型,多屬陽氣虛體質,患者會畏寒。
5、腎虛血瘀
因先天體質不足所致,兼見不孕、頭暈、耳鳴、小便頻密等癥狀。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中醫"痛經"、"不孕"、"癥瘕"及"月經不調"范疇,胞宮藏瀉功能的生理表現為:平時藏而不瀉,月經期瀉而不藏,定時將經血……詳細>>
腎虛血瘀:經期或經后少腹隱痛,喜按喜溫,腰酸膝軟,頭暈耳鳴,月經先后不定期,經色淡黯,或有血塊,或量少淋漓。神疲欲寐,性欲淡漠,艱于受孕……詳細>>
加減化裁:若氣滯為主,脹甚于痛者加川楝子15g;血瘀為主,痛甚于脹,加用蒲黃15g,重用五靈脂20g;疼痛劇烈加全蝎3條,三棱15g,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