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絨毛膜癌為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繼發于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以后,其發生比率約為2:1:1,少數可發生于異位妊娠后,患者多為生育年齡婦女,少數發生于絕經以后,這是因為滋養細胞可隱匿(處于不增殖狀態)多年,以后才開始活躍,原因不明。近年來應用化學治療,且在方法學及藥理學上都有了很大的進展,使絨癌的預后有了顯著改觀。
病因
絨癌多發生在子宮,但也有子宮內未發現原發病灶而只有轉移灶出現,子宮絨癌可形成單個或多個宮壁腫瘤,呈深紅、紫或棕褐色,直徑2~10cm,為出血壞死組織,腫瘤可突入宮腔,入侵宮壁或突出于漿膜層,質脆,極易出血,宮旁靜脈中往往發現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黃素囊腫。
癥狀
(一)陰道流血 在產后、流產后,特別在葡萄胎清宮后有不規則陰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少數原發灶已消失而僅有繼發灶者,則無陰道流血,甚至出現閉經。
(二)假孕癥狀 由于腫瘤分泌的hCG及雌、孕激素的作用,使乳頭、外陰色素加深,陰道及子宮頸粘膜也有著色,并有閉經、乳房增大、生殖道變軟等癥狀。
(三)腹部包塊 因增大的子宮或闊韌帶內形成血腫,或增大的黃素囊腫,患者往往主訴為下腹包塊。
(四)腹痛 癌細胞侵蝕子宮壁或子宮腔積血所致,也可因癌組織穿破子宮或內臟轉移所致。
(五)轉移灶表現:
1、肺轉移 絨癌因其血運轉移的特點,故肺部最為多發,因轉移的部位不同,可產生不同的癥狀,如咳嗽、血痰,反復咯血。肺X攝片檢查可見片狀、棉球狀、結節狀陰影。
2、陰道轉移 癌細胞經宮旁靜脈逆行至陰道所致,發生率僅次于肺,其特征為紫紅色的結節,突出于陰道粘膜面,為柔軟而實質的腫塊,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量流血,甚至致命。
3、腦轉移 常繼發于肺轉移之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早期,是腦動脈內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現一過性癥狀,如腿軟跌倒、失語、失明,經幾秒鐘或幾分鐘后即恢復。以后在小動脈內形成動脈瘤,繼續生長發展,產生破壞性癥狀,造成蛛網膜下腔及附近腦組織出血,主要的癥狀為頭痛、偏癱、嘔吐、平衡失調、視覺障礙、失語、高熱、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腦疝,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腎、消化道轉移 轉移灶小而未破裂出血,不易被發現,若破裂出血,則有相應臟器的癥狀 檢查
(一)有組織學檢查者,以組織學診斷為準。絨癌在組織學檢查時僅見大量滋養細胞及出血壞死,若見到絨毛,則可排除絨癌的診斷。
(二)無組織學檢查者,凡流產、分娩、宮外孕以后出現癥狀或轉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診斷為絨癌。葡萄胎清宮后間隔一年以上發生的,亦診斷為絨癌。
(三)疑有腦轉移時,可作CT、B超檢查,可顯示轉移灶,但病灶小時,不一定能明確診斷,可作腦脊液與血漿的hCG測定,腦脊液hCG水平:血漿hCG水平>1:60,則示有hCG直接泌入腦脊液,即可診斷為腦轉移。
治療
以化療為主,手術為輔,年輕未育者盡可能不切除子宮,以保留生育功能,如不得已切除子宮,卵巢僅可保留。
(一)化療 常用藥物有5-氟脲嘧啶(5-Fu)、氨甲喋呤(MTX)、更生霉素(KSM)等。用藥原則:多采用聯合用藥,如2療程后效果不明顯,應改換其他藥物。副作用:以造血功能障礙為主,其次為消化道反應,脫發肝損也常見。停藥指征:治療需持續至無癥狀,hCG每10天測定1次,連續3次在正常范圍,再鞏固2療程,觀察3年無復發者為治愈。
(二)手術 病變在子宮,化療無效者可切除子宮,年輕者保留正常卵巢。轉移灶位于體表能切除者,可手術切除。
預后與很多因素有關,化療后80%治愈,嚴重病例多死于并發癥。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絨毛膜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繼發于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以后。其發病情況大約為0.0001%~0.36%,少數可發生于異位妊娠后,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