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外陰炎概述指外陰部的皮膚或粘膜發炎。分急、慢性兩種。由于外陰與尿道、肛門鄰近,行動時又受兩腿摩擦,故各該部的炎癥均可波及外陰。外陰炎亦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外陰炎的臨床表現急性期可見外陰腫脹、充血、糜爛,有時形成潰瘍或成片的濕疹。患者自覺外陰部灼熱、瘙癢或疼痛,排尿時尤甚。嚴重者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體溫可稍升高,白細胞增多。糖尿病性外陰炎,外陰皮膚發紅、變厚,常呈棕色,有抓痕。由于尿糖有利于霉菌生長繁殖,故常并發白色念珠菌感染。慢性炎癥時外陰瘙癢,呈苔蘚化。
外陰炎的檢查診斷(一)詳細詢問病史,分泌物多少、性狀,有無特殊因素。對老年患者要注意有無糖尿病病史;對年輕者注意有無蟯蟲。注意了解患者的衛生習慣。
(二)檢查分泌物有無特殊感染,如霉菌、滴蟲、阿米巴等。
(三)必要時查尿糖,查大便蟲卵。
外陰炎的治療措施(一)病因治療:首先應針對原因進行治療,除去病因,如治療糖尿病、腸道蟯蟲、進行瘺管修補、治療宮頸炎及各種原因的陰道炎。急性期應少活動,較重者應臥床休息。注意營養,增強抵抗力,必要時,針對致病菌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二)中藥治療:根據外陰炎病因病機的認識,可以將本病分為三種證候類型進行辨證論治:
脾濕下注型 表現為陰部瘙癢、腫痛,難以自制,搔后流水伴有白帶量多、清稀,食少便溏,舌淡紅、苔白潤,脈沉緩等癥狀。治用健脾除濕止癢之法,可選用完帶方劑 。
肝經濕熱型 除見有陰部瘙癢、腫痛,甚至坐臥不安的主癥外,外陰可有充血、灼熱或糜爛潰瘍,以及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臭穢,煩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黃,舌苔黃膩,脈弦數等癥狀。治療則用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法。
肝腎陰虧型 此類證型的表現為陰部瘙癢,外陰皮膚增厚、粗糙可有皸裂,伴見頭暈耳鳴,手足心熱,腰酸腿軟,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癥。治療選用滋陰降火,養血活血之法。
在應用上述內服藥的同時,我們還配合外用藥治療,則效果更佳。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