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位著床稱異位妊娠,習稱宮外孕。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發病率約為1%,近年來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本病以輸卵管妊娠最多見,約占異位妊娠的95%。且以壺腹部最多,其次是峽部、傘部,間質部最少。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孕婦宿有少腹瘀滯,沖任不暢,使孕卵運行受阻;或脾腎氣虛,運送孕卵乏力、遲緩,而使孕卵滯留子宮腔外等有關。孕卵在子宮腔外發育,日久則脹破脈絡,血溢于內,蓄積少腹,而形成少腹血瘀之實證;若脈絡大傷,則血崩于內,陰血暴亡,氣隨血脫,變生厥脫之危急重證;或瘀血日久不散,發為少腹血瘀包塊,遂成癥瘕積聚之癥。
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始終以活血化瘀為主,其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目前臨床常用于以下兩種情況:
1、未破損型:指輸卵管妊娠尚未發生流產或破裂。
[證候]有停經史,可有早孕反應,或有陰道淋瀝出血,一側下腹隱痛,盆腔檢查一側附件可有軟性包塊,有觸痛;尿妊娠試驗多為陽性,B超檢查附件有囊性塊物,或宮內無妊娠囊、宮外有妊娠囊;脈弦滑。
[治則]活血化形,消瘕殺胚。
[方藥]宮外孕Ⅱ號方。主要藥物: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莪術。
2、包塊型:輸卵管妊娠破裂時間較長,腹腔內血液已形成血腫包塊,即陳舊性宮外孕。
[證候]輸卵管妊娠破裂時間已久,盆腔內形成血腫,腹痛減輕或逐漸消失;可有下腹墜脹,或便意感,陰道出血逐漸停止,盆腔檢查可觸及不規則包塊,與周圍組織粘連;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方藥]宮外孕Ⅱ號方。
若包塊較硬者,可加穿山甲、牛膝以加強消癥散結之功;身體虛弱者加黃芪、黨參扶正祛邪;若瘀血化熱出現低熱者,加牡丹皮、龜板、地骨皮以化瘀清熱。
中成藥
七厘散:每次1~1.5克,每日1~3次,口服。用于未破損期。
失笑散:每次6~9克,每日1~2次,口服。用于未破損期。
生脈飲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用于氣隨血脫時。
參附注射液:用于氣隨血脫時。每次20~100毫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
水蛭粉:取干燥水蛭研為細末,2~3克/次或5~6克/次,飯后溫水送服。有出血者慎用。治包塊型宮外孕。
經驗方
1、宮外孕驗方
[藥物組成]牡丹皮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蜈蚣5克,水蛭6克,川牛膝15克,天花粉10克,皂刺10克,延胡索15克,王不留行10克,丹參15克,夏枯草15克。
[適應證]異位妊娠未破損型及包塊型。水煎服,每日一劑。
2、加味活絡效靈丹
[藥物組成]丹參15克,赤芍12克,乳香、沒藥、三棱、莪術各6克,牛膝30克,桃仁9克,冬葵子18克,蜈蚣兩條,土鱉蟲10克。
[適應證]輸卵管妊娠未破損型,少腹包塊,尿孕試驗陽性者。水煎服,每日一劑。
3、活絡效靈丹
[藥物組成]丹參9~15克,赤芍6~9克,乳香、沒藥各3~6克,桃仁6~9克。
[適應證]輸卵管妊娠未破損型,少腹包塊,尿孕試驗陽性者。水煎服,每日一劑。
4、散瘀和血湯
[藥物組成]黃芪50克,益母草35克,連翹25克,山楂50克,蒲公英、當歸、赤芍、桑寄生、杜仲各15克,牡丹皮、赤芍、桃仁、乳香、沒藥各10克,紅花7.5克,三七、甘草各每5克。
[適應證]異位妊娠,突然下腹墜痛,劇痛,陰道流血,血色不鮮。水煎服,并可將藥渣熱敷其痛處。忌食辛辣,禁飲酒,禁房事。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