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產褥感染是一種女性分娩后會出現的疾病,也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特別是在有不正常的表現后,一定要及時進行合理的檢查。
產褥感染是什么
產褥感染是指產褥期內生殖道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產褥疾病是指分娩結束24小時以后的10日內,每日用口表測4次體溫,每次間隔4小時,其中有2次體溫達到或超過38℃。產褥病率多由產褥熱所引起,亦可由泌尿系統感染、呼吸系統感染及乳腺炎等引起的。
產褥感染是常見的產褥期并發癥,其發病率為6%左右,尤其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產褥熱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至今產褥熱對于產婦仍構成嚴重威脅。產褥熱、產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臟病及嚴重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仍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
產褥感染癥狀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分娩時由于會陰部損傷或手術產而招致感染表現為局部灼熱、疼痛、下墜膿性分泌物刺激激尿道口出現尿痛、尿頻。傷口處感染縫線陷入腫脹組織內,針孔流膿。陰道與宮頸感染表現為粘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宮頸裂傷引起的癥狀多不明顯,若深度達穹窿部及闊韌帶帝都,又未及時縫合,則病原體可直接上行或淋巴組織播散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
2、子宮感染:產后子宮感染包括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細菌經胎盤剝離面侵入,擴散到蛻膜后稱子宮內膜炎。感染侵及子宮肌層,稱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伴有子宮肌炎。重者出現寒戰、高熱頭痛、心率快、白細胞增多下腹部壓痛輕重不一,惡露也不一定多,容易被誤診。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病原體沿子宮旁淋巴或血行達宮旁組織,出現急性炎性反應而形成炎性包塊同時波及輸卵管系膜、管壁。若侵及整個盆腔也可形成“冰凍骨盆”。淋病雙球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感染,達輸卵管與盆腹腔形成膿腫后,可以高熱不退。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彌漫性腹膜炎:炎癥繼續發展,擴散至子宮漿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繼而發展成彌漫性腹膜炎,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如高熱惡心、嘔吐、腹脹檢查時下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由于產婦腹壁松馳腹肌緊張多不明顯。因腹膜面炎性滲出、纖維素覆蓋引起腸粘連也可在直腸子宮陷凹形成局限性膿腫,若膿腫波及腸管與膀胱可出現腹瀉、里急后重與排尿困難急性期治療不徹底能發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導致不孕,影響生育二胎。
5、血栓性靜脈炎:類桿菌和厭氧性鏈球菌是常見的致病菌。在血流瘀滯或靜脈壁受損的基礎上,細菌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促成凝血。子宮壁胎盤附著面感染上述細菌時引起盆腔血栓性靜脈炎??衫奂奥殉察o脈子宮靜脈、髂內靜脈,髂總靜脈及下腔靜脈病變常為單側性,患者多于產后1-2周,繼子宮內膜炎之后出現寒戰高熱、反復發作,持續數周不易與盆腔結締組織炎鑒別。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病變多在股靜脈腘靜脈及大隱靜脈,出現弛張熱。下肢持續性疼痛局部靜脈壓痛或觸及硬索狀,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皮膚發白,習稱“股白腫”。但有的病變輕深而無明顯陽性體征彩色超聲多普勒可以探出。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多繼發于盆腔靜脈炎或周圍結締組織炎。
6、膿毒血癥及敗血癥:當感染血栓脫落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膿毒血癥,出現肺、腦腎膿腫或肺栓塞而致死。若細菌大量進入血循環并繁殖形成敗血癥,可危及生命。
產褥感染檢查
1、?。涸敿氃儐柌∈芳胺置浣涍^,對產后發熱者,應首先考慮為產褥感染。
2、全身及局部檢查確定病變位置:仔細檢查腹部、盆腔及會陰傷口,可基本確定感染的部位和嚴重程度。通過全身檢查,三合診或雙合診有時可觸到增粗的輸卵管或盆腔膿腫包塊,輔助檢查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檢測手段,能夠對產褥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塊、膿腫以及靜脈血栓作出定位及定性診斷。
3、確定病原體:病原體的鑒定對產褥熱診斷與治療非常重要,方法有:
①病原體培養:常規消毒陰道與宮頸后用棉拭子通過宮頸管,取宮腔分泌物,由于常被宮頸菌腸子宮陷凹采取分泌物或膿液進行需氧菌和厭氧菌的雙重培養。
②分泌物涂片檢查:若需氧培養結果為陰性而涂片中出現大量細菌,應疑厭氧菌感染。
③病原體抗原和特異抗體檢查:已有許多商品藥盒問世,可快速檢測。
(責任編輯:王春蘭 )
產褥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在女性產后,我們要重視預防,特別是在出現了不正常的表現后,我們一定要及時進行合理的檢查,根據自己的病情進……詳細>>
產褥感染是一種女性在分娩后,會出現的情況,它的危害性也是比較嚴重的,我們在有身體不正常的情況后,一定要及時檢查。詳細>>
產褥感染是一種女性分娩由于病原體感染造成的疾病,得病后,對患者的影響和危害也是特別嚴重的,我們要重視到它的嚴重性,而且也要積極進行合理的……詳細>>
相信很多的人都會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擾,很多的女性會出現產褥感染,嚴重地影響到了身體健康,大家需要注意這種疾病的發病人群,而且這種疾病主要是……詳細>>
產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應化。發病率為1%~7.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