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產褥期乳腺炎常發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據病變發展過程分以下兩種類型:瘀積性乳腺炎和化膿性乳腺炎。
產褥期乳腺炎的分類情況:
一、瘀積性乳腺炎
發生于產褥初期(常在產后1周左右)。由于初產婦缺乏喂乳經驗,易導致乳汁郁結,患者感雙乳不等程度的脹痛,并有中等呈度體溫升高(38.5℃左右)。
檢查可有乳房脹滿,表面微紅(充血),壓痛,但經吸出乳汁后,癥狀多能消失,故一般不認為是真正的乳腺炎。但,如不及時處理,或乳頭較小,被新生兒用力吮破,滯留乳汗汁可為化膿性細菌所污染。因此,必須將多余乳汗排空,并注意乳頭清潔。
二、化膿性乳腺炎
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通過破裂的乳頭感染所致。如前所述,產后乳汁瘀積,如不及時排空,易致感染。細菌侵入乳腺管后,繼續向實質部侵犯,則可形成各種類型的化膿性乳腺炎。
(1)炎癥局限于乳暈部結締組織,形成乳暈下膿腫。
(2)感染迅速擴散,深達位于乳房基底部與胸大肌之間的乳房后疏松結締組織,形成乳房后膿腫。
(3)炎癥擴散至表淺淋巴管,導致丹毒樣淋巴管炎。患者突發高熱,往往伴有寒戰,乳房觸痛,局部皮膚出現紅點或紅線,為此型特征。
${FDPageBreak}
(3)感染沿著淋巴管擴散到乳腺間質內,可自表面至基底,橫貫乳房組織。由于結締組織化膿而形成間質部膿腫。此種膿腫可局限于單一乳腺小葉,亦可擴散至大部乳腺。
(4)炎癥或膿腫所在部位,均表現紅腫及壓痛。膿腫部按之有波動感,必要時可行試驗穿刺,抽出膿液送作細菌學檢查,并作藥物敏感試驗,以供選擇抗生素時參考。
產褥期乳腺炎的治療要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手段,如無乳頭皸裂,在乳腺炎初期仍可哺乳。
如有乳汁瘀積,可局部輕柔按摩或用木梳的背緣輕輕向乳頭方向梳通,局部冷敷。如有乳頭皸裂時,應停止喂哺,局部用3%硼酸液清潔后,涂以魚肝油鉍劑或復方安息香酸酊。如果膿腫已經形成了的話,就應該切開引流,排出膿腫。
治療須按炎癥情況而定。一般在有乳頭皸裂時,應停止喂哺,局部用3%硼酸液清潔后,涂以魚肝油鉍劑或復方安息香酸酊;如無乳頭皸裂,在乳腺炎初期仍可哺乳。如有乳汁瘀積,可局部輕柔按摩或用木梳的背緣輕輕向乳頭方向梳通,局部冷敷。
炎癥明顯明,應停止哺乳,吸出乳汁,用繃帶托起乳房,局部熱敷,并用0.25%普魯卡因60ml內加青霉素40萬U,作乳房后組織內封閉注射,每日1次,同時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已形成膿腫者,由于乳房解剖結構的獨特,破壞乳房組織的程度較之表面體檢的結果要嚴重得多。病情較重者,宜在手術室在全麻下切開引流。切口應考慮美容及防止切傷乳腺管。
乳房后膿腫或乳房下側的深部膿腫,應在乳房底線上作弧形切口,手指深入膿腔,破壞許多小腔的隔膜,使之貫通一起,膿液作細菌培養,置入一膠管或橡皮條引流,或緊填無菌凡士林紗條,覆無菌敷料,加壓包扎,以減少傷口滲血,二三天后取出引流條更換敷料,并繼續抗生素治療7~10天。
(責任編輯:黃俏紅 )
文章關鍵詞:
發生于產褥初期(常在產后1周左右)。由于初產婦缺乏喂乳經驗,易導致乳汁郁結,患者感雙乳不等程度的脹痛,并有中等呈度體溫升高(38.5℃左……詳細>>
產褥期乳腺炎在哺乳的開始最為常見。產褥期女性在每次孩子吃完奶,一定要把剩余的乳汁擠出來。那么,產褥期乳腺炎要怎樣治?詳細>>
排空剩余乳汁,減少乳汁淤積:產后盡早母乳喂養,且讓寶寶多角度吮吸,在提高寶寶吮吸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乳汁排空。如過乳汁過多、過稠或者嬰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