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為什么會痛經,原發繼發誘因大不同。月經前、后及行經期間,可有輕度下腹疼痛、墜脹、腰酸、乳房脹痛及乏力等感覺,屬生理現象。如下腹及腰痛較劇,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四肢冷,影響正常工作及學習時,稱痛經。
痛經一般分為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兩類。
原發性痛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最常見于25歲以下未婚未產的婦女,大多在初潮后6~12個月發病,大多到育齡、婚后會緩解,甚至癥狀消失。
繼發性痛經有明確的病因,常見于育齡婦女,特別是30歲后的已婚婦女,其生殖器官發生了器質性病變,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活動受限、有壓痛;附件增粗或片狀增厚、有壓痛。須到正規醫院看醫生,通過對癥治療治愈原發病,才能消除癥狀。
中醫認為,痛經是經血不暢、氣滯血瘀所致, “不通則痛”是中醫最根本的觀點。
西醫學認為,痛經的發病機制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子宮的過度收縮。
②子宮不正常收縮,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③與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關。痛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以及經血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均明顯高于正常女性。
溫馨提示:為什么會痛經,原發繼發誘因大不同。經期時可做抬腳抬腳、臥躺腹式呼吸運動。原發性痛經發病時改為做抬腳運動,同樣可以活絡下肢血液,緩解疼痛。如疼痛感仍持續強烈以至于連挪動身體都引發疼痛時,建議改做臥躺的腹式呼吸運動。
(責任編輯:徐惠珍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