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盆腔器官脫垂又稱為盆底疝,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組織缺損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臟器脫離正常的解剖位置。可涉及子宮、陰道、尿道等臟器。子宮脫垂和陰道前壁脫垂是比較常見的。有研究發現,在子宮脫垂的年齡分段中,50~59 歲患者占 12.5%,大于60歲以上患者為 76.7%。那么,出現盆腔器官脫垂之后應該如何治療呢?拖延病情會帶來哪些危害呢?在本期婦科全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張曉薇教授會詳細地為大家介紹盆底臟器脫垂的治療。[詳細]
編語:盆腔器官脫垂又稱為盆底疝,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組織缺損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臟器脫離正常的解剖位置。可涉及子宮、陰道、尿道等臟器。子宮脫垂和陰道前壁脫垂是比較常見的。有研究發現,在子宮脫垂的年齡分段中,50~59 歲患者占 12.5%,大于60歲以上患者為 76.7%。那么,出現盆腔器官脫垂之后應該如何治療呢?拖延病情會帶來哪些危害呢?在本期婦科全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張曉薇教授會詳細地為大家介紹盆底臟器脫垂的治療。[詳細]
李婆婆今年70歲,近些年來,她總是感到腹部有下墜感,走路時都覺得不適。而且,在咳嗽、大笑、爬樓梯時,常常有尿不自主地漏出,令她倍感煩惱。這些羞于啟齒的煩惱讓原本開朗的李婆婆,漸漸變得煩躁憂郁。終于,在女兒的陪同下,李婆婆到了某醫院婦科接受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子宮脫垂和尿失禁。李婆婆嚇壞了,擔心這個病不好治。不過,醫生告訴她,她的病情還不算嚴重,可以先做盆底功能鍛煉,如果情況未能得到改善,還可以采取手術方法作進一步的治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張曉薇教授告訴我們,子宮脫垂屬于盆腔器官脫垂的一種。盆腔器官脫垂又稱為盆底疝,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組織缺損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臟器脫離正常的解剖位置。可涉及子宮、陰道、尿道等臟器。包括子宮脫垂、陰道脫垂、陰道穹窿脫垂、尿道膨出等不同的脫垂形式,同時伴有膀胱、直腸和小腸膨出。子宮脫垂和陰道前壁脫垂是比較常見的。
事實上,導致盆腔器官脫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妊娠分娩和年齡老化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盆腔器官脫垂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張曉薇教授表示,有研究發現,在子宮脫垂的年齡分段中,50~59 歲患者占 12.5%,大于60歲以上患者為 76.7%。主要的原因是絕經后雌激素降低、盆底組織萎縮退化薄弱,導致老年女性易發生盆腔器官脫垂。妊娠及分娩、肥胖、慢性咳嗽、便秘、職業性活動(經常負重)等是導致盆腔器官脫垂的主要誘因。[詳細]
盆腔器官脫垂輕度患者多無自覺癥狀,而隨著病情的發展,主要會影響到受累臟器的功能,尿道膨出時,可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尿急、尿頻;直腸膨出或腸疝時,可伴有便秘癥狀或排便困難。嚴重者甚至影響到腎臟的功能,引起腎積液。脫垂臟器與周圍組織或衣物的摩擦會引起破損,長期下去會造成潰瘍。另外,部分患者可伴有性交疼痛、性交困難;臟器脫垂帶來的下墜感,甚至令患者無法正常行走。
張曉薇教授提醒廣大女性,出現盆腔器官脫垂的情況切勿羞于啟齒,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以免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值得一提的是,多數老年尿失禁患者較缺乏健康知識,病情往往一拖再拖,因此年青人一定要關愛長輩的健康,積極幫助她們早日就醫。[詳細]
張曉薇教授介紹,盆腔器官脫垂的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非手術治療適用于輕、中度盆腔器官脫垂或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具體方法包括:盆底康復治療、子宮托治療和藥物治療等。盆底康復治療包括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等,目的是提高盆底肌張力,喚起盆底肌肉本體感受,使盆腹肌肉協調運動,改善盆底功能。子宮托治療適用于中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或不能耐受手術者。目前有多種類的子宮托。藥物治療主要以中藥為主,但療效不確定。
手術治療是重度盆腔臟器脫垂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有自體組織修復、網片添加修補術。“然而手術費用也比較高,手術所需的補片材料費用為3~4萬元,10%左右的患者術后仍會出現復發。因此,盆腔臟器脫垂切勿等到病情嚴重的時候再治療。拖延治療不僅要承受手術之苦,還花費更多的金錢。”張曉薇教授再次呼吁。[詳細]
懸賞 健康豆
張曉薇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現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業特長:婦科泌尿專業和婦科腫瘤專業。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及科研31年,近10年來重點從事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研究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治;承擔省、市級科研項目10多項,曾發表于核心雜志的專業論文40多篇。
現任中華婦產科分會全國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市醫學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全國女性盆底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女性盆底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腫瘤學組成員,以及中華婦產科雜志編委、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常務編委。
曾主持舉辦多期國家級及省級的繼續教育項目:“女性尿失禁及女性盆底重建新技術研討班”及“婦科微創新技術學習班”。已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5名,其中6名研究生被評為“優秀研究生”,現在讀研究生6名。近五年主編全國《婦產科學》教材2部,參編專著(譯著等)2部,參編著作1部,發表婦產科核心期刊論文11篇。現承擔的在研項目:省級科研項目2項(基于三維圖像融合技術腹腔鏡下陰道-骶骨固定手術安全評估系統的建立;電生理治療在女性盆地功能障礙疾病中的療效評價),參與國自然基金項目1項(第2負責人)。
主要科研方向:
1、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方法研究
2、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實驗及臨床研究
編輯:嚴毓芳
主編:郎成林
監制:鄒 蓮
特別鳴謝: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