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宮頸糜爛并非真的糜爛 不需要采取治療
生理性宮頸糜爛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導致宮頸管柱狀上皮增生外移的生理性改變。生理性宮頸糜爛在肉眼觀察上不難識別:宮頸一般形態規整,表面呈淡紅色且沒有分泌物覆蓋,陰道無白帶增多等異常表現。由于覆蓋在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脫落,由柱狀上皮取代所致。因柱狀上皮非常薄,透出了下面的組織,呈現出紅色,故看起來像糜爛面,實際上并非真的糜爛,一般不需治療。[詳細]
導讀:宮頸糜爛是很多女性,尤其是已婚婦女所熟知的疾病,因為婦科檢查而被診斷為宮頸糜爛的女性不在少數。“宮頸糜爛”這個詞看上去有點嚇人,讓人感覺宮頸病變已經嚴重到引起組織潰爛了,再加上一些醫療廣告聳人聽聞的夸大其詞,讓不少女性對此憂心忡忡,忙不迭地尋求治療;而恰好相反,有些女性卻認為這是普遍常見的婦科問題,沒什么大問題,并且不予以重視。那么,宮頸糜爛是宮頸真的發生潰爛了嗎?宮頸糜爛都需要治療嗎?對此,家庭醫生在線編輯特意采訪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醫師龐戰軍副教授,揭開宮頸糜爛的“神秘面紗”。[詳細]
要了解宮頸糜爛,首先還得從其發生的原因說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龐戰軍副教授告訴我們,宮頸糜爛并不是一概而論的,有生理性與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宮頸糜爛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導致宮頸管柱狀上皮增生外移的生理性改變。生理性宮頸糜爛在肉眼觀察上不難識別:宮頸一般形態規整,表面呈淡紅色且沒有分泌物覆蓋,陰道無白帶增多等異常表現。由于覆蓋在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脫落,由柱狀上皮取代所致。因柱狀上皮非常薄,透出了下面的組織,呈現出紅色,故看起來像糜爛面,實際上并非真的糜爛,一般不需治療。[詳細]
病理性宮頸糜爛一般在宮頸有急性炎癥,或有宮頸細胞的惡變時出現。當宮頸有炎癥,可導致宮頸上皮脫落,形成糜爛樣的改變;而宮頸惡性病變則會完全毀壞宮頸表面正常的光滑形態,呈現不同程度的糜爛,并且觸之易出血。一旦出現病理性宮頸糜爛,必須針對病因及早治療。[詳細]
龐戰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對于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有豐富經驗。[我要咨詢龐醫生]
女性一旦檢出宮頸糜爛不要過于恐慌,關鍵是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宮頸糜爛是一種生理現象而不是病,所以不需要治療;如果是病理性宮頸糜爛,則需要根據病因采取正確的治療。
病理性宮頸糜爛與宮頸炎癥或宮頸細胞的惡變有關。由于部分基層醫院治療水平有限,有些醫生檢查出病人宮頸有糜爛樣的表現,卻不加以進一步檢查確認病情,而是按照急性宮頸炎去治療。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卻不見病情好轉,最終才發現竟是宮頸癌!但此時病情往往已經發展至中晚期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也被白白延誤了,非常令人惋惜。“對于久治不愈的宮頸糜爛,要高度懷疑是宮頸惡性病變。”龐戰軍副教授指出,“同時,一旦宮頸出現糜爛樣外觀,都要接受TCT宮頸細胞學檢測。”……[詳細]
TCT宮頸細胞學檢測是目前國際上較先進的一種宮頸篩查技術,與傳統的宮頸刮片巴氏涂片檢查相比明顯提高了標本的滿意度及宮頸異常細胞檢出率,宮頸異常細胞檢出率高達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細胞,可以獲得最精確的診斷,作為治療宮頸糜爛的依據……[詳細]
盡管生理性宮頸糜爛不需要治療,但是生理性宮頸糜爛更容易導致炎癥的發生。“因為柱狀上皮結構比較松散,對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比鱗狀上皮弱,較容易受到損傷。”龐戰軍副教授解釋說,一旦出現損傷,就很容易收到細菌、病毒、支原體或衣原體的感染,繼而誘發炎癥。長期炎癥的刺激下,宮頸管增生而來的柱狀上皮可發生非典型增生,如不及時治療,其中一部分會發展為癌。也就是說,患有生理性宮頸糜爛的女性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宮頸癌。
凡有性生活史兩年以上的女性都應每年定期到醫院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測和人乳頭瘤病毒(HPV)篩查,以免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另外,女性預防宮頸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還應當注意盡量避免婦科感染,尤其是陰道內感染……[詳細]
我們已經知道,生理性的宮頸糜爛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是,某些民營醫院為了追求盈利,往往會對此加以治療,讓患者接受藥敷、輸液、激光治療甚至錐切等治療,這成為婦科典型的過度治療。
有些女性的生理性的宮頸糜爛,即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生理改變,被某些醫院的醫生說成是病理性宮頸糜爛,借機進行一些無謂的治療。
對于宮頸糜爛“過度治療”這種情況,龐戰軍副教授認為,生理性的宮頸糜爛不是病,不需要因為這去做治療和手術。一般的宮頸修復術等物理治療方法,只作用于宮頸比較表淺的組織,對宮頸功能的影響不大。但是對于未生育過的女性而言,一般不建議接受物理治療。同時,動輒成千上萬的治療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因此,龐戰軍副教授呼吁廣大女性,切勿聽信某些民營醫院夸大的廣告宣傳,也不要貪圖低廉的價格光顧私人小診所,到正規的醫院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詳細]
有的人為了偷懶,將換下的衣物全部扔進洗衣機,其實是非常不衛生的。由于霉菌可在皮膚表面、胃腸道、指甲內等地方大量繁殖,所以如果家人或自己患足癬、灰指甲等,很容易造成霉菌交叉感染,因此,內褲一定要單獨清洗。洗好的內褲最好掛在陽光能曬到的地方,否則滋生的細菌很易引發婦科炎癥……[詳細]
正常陰道內存在很多細菌,但卻不致病。這些微生物群中,有一種被譽為“陰道健康衛士”的乳酸桿菌,擔當著抵抗外來病菌侵襲和陰道自凈的重要使命。天天陰道灌洗使陰道pH升高,不利乳酸桿菌生長,擾亂正常的陰道環境。女性使用日常會陰部清洗液,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加重陰道菌群的失衡……[詳細]
當今市面上的女性內衣各式各樣,花款繁多。但婦科醫生建議女性不要選擇透氣性不好的內衣褲,尤其是化纖類的內褲。因為穿化纖內褲,尤其是緊身的,透氣性較差,導致會陰濕度及溫度增高,為陰道內病源體的快速生長繁殖提供溫床。因此還是選用透氣性較佳的棉質內褲為宜……[詳細]
懸賞 健康豆
編輯:嚴毓芳 主編:郎成林 監制: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