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劉穎琳副教授
劉穎琳副教授對圍產醫學,尤其是有關胎兒宮內感染的防治、妊娠合并肝病的診治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優生優育、產前診斷、高危妊娠監護、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異常分娩等處理有一定的造詣。對婦產科的常見病,如女性生殖道感染、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癥、盆腔包塊等診治均有較全面的了解和心得。
產后盆底康復關乎女性一生的健康幸福,但卻很少有人了解產后盆底康復是怎么回事。研究表明,女性產后如果不進行盆底功能康復,很可能導致尿失禁、子宮脫垂等問題,影響以后的生活質量。下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劉穎琳副教授,會為大家詳細介紹女性該如何積極應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威脅。[閱讀全文]
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會帶給女性難以名狀的痛苦,很多患者長年生活在壓力之中,不敢參加社交活動,甚至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嚴重地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這種疾病又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社交癌”。[閱讀全文]
家庭醫生在線專訪劉穎琳副教授
劉穎琳副教授對圍產醫學,尤其是有關胎兒宮內感染的防治、妊娠合并肝病的診治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優生優育、產前診斷、高危妊娠監護、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異常分娩等處理有一定的造詣。對婦產科的常見病,如女性生殖道感染、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癥、盆腔包塊等診治均有較全面的了解和心得。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涉及整個盆底的臟器,主要指生殖器官和泌尿道周圍的支撐組織松弛造成這些器官的功能受影響。在臨床上表現為盆腔臟器的移位和脫垂、尿失禁、大便失禁以及陰道松弛。[閱讀全文]
咳嗽大笑會“漏尿” 盆底功能或受損
尿失禁分為幾個類型,常見的是壓迫性尿失禁。壓迫性尿失禁是指咳嗽、打噴嚏、大笑、快速跑步等腹壓增加時,尿液不由自主地漏出,這與腹壓增加有關。還有一種常見的尿失禁是緊迫性尿失禁。緊迫性尿失禁指患者有尿意的時候,失去排尿自控能力,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另外,尿失禁還包括混合性尿失禁等等。其他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有子宮脫垂、肛門失禁、性功能障礙等等。
準確來說,有關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不同報道數據的差距很大。這與調查方法和調查人群有密切的關系。目前比較準確的數據是2006年我國一項關于壓力性尿失禁的樣本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育齡婦女壓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大約有18.9%。更年期(50-59歲)婦女患病率大約有28%。
造成盆底障礙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與年齡、遺傳、藥物、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目前公認的一個確定因素是與妊娠分娩有關。妊娠及陰道分娩是生育年齡婦女患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閱讀全文]
妊娠分娩、更年期易引起盆底功能障礙
女性妊娠的過程本身就會對盆底功能造成影響。懷孕期,隨著胎兒在子宮內逐漸增大,母親體重逐漸增加,都會對盆底造成慢性損傷。當自然分娩時,胎兒通過產道,難免對盆底組織造成創傷。當胎兒的頭部撐開盆底組織時,會對盆底結締組織和神經帶來一定的損傷。這確實是一個造成盆底損傷的確定因素。胎兒越大,分娩的難度越大。采用陰道助產如鉗產和吸引產對盆底的傷害更大。
除了剛才所說的妊娠分娩之外,更年期對于尿失禁的發生也是一個獨立的因素。盡管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她們曾經妊娠或分娩與否,在尿失禁的發病率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女性踏入更年期,她們的盆底功能也會進入一個轉折點,不少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升高。
其實,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既可預防,也完全能被控制或治愈,關鍵是要盡早治療和尋求正規醫院就醫。[閱讀全文]
“提肛運動”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礙
盆底康復訓練有助改善盆底功能障礙,提肛運動就是其中一種方法。提肛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是最簡便的訓練方式,患者躺著、坐著甚至走路都可以做這樣的動作。劉穎琳副教授介紹,提肛運動包括快速收縮和持續收縮兩種。由于盆底肌肉是分為“快肌”跟“慢肌”,快肌主要是起到控尿的作用,慢肌主要是起承托的作用。鍛煉慢肌時,肛門持續收縮時間越長越好,根據自身情況,收縮持續10~60秒左右,做10~20次。鍛煉快肌時,用最大的力氣收縮肛門,以最快的速度放松,然后重復再收縮。每組做20~30次。每天可進行2組。鍛煉快肌有助控制尿道的阻力,使尿液不容易在咳嗽、大笑等腹壓升高的時候流出。
目前還是有一些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無法通過手術方法解決的,所以對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還是防微杜漸最重要,育齡婦女早作預防,減少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對更年期后維持生活質量是很有幫助的。[閱讀全文]
預防盆底功能障礙 試試“盆底操”
劉穎琳副教授告訴我們,目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在作出嘗試,讓孕婦在妊娠過程中學做“盆底操”,在醫學上稱為“Kegel訓練”。孕婦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學習一些陰道收縮的動作,相當于進行肌肉鍛煉,對盆底肌肉有強化的作用,孕婦在家中也可以自己做,預防妊娠和分娩對盆底造成損傷。這樣的“盆底操”,產后也可以繼續做。那還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劉穎琳教授表示,提肛運動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樣有助加強盆底肌肉鍛煉。
除了適當的訓練之外,飲食和運動也是很重要,產前產后都不宜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還要保持大便通暢。經常便秘,排便時用力會導致腹壓增高,對盆底也是一個損害。
劉穎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臨床博士研究生畢業。圍產醫學博士,從事婦產科圍產醫學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十多年,對圍產醫學,尤其是有關胎兒宮內感染的防治、妊娠合并肝病的診治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優生優育、產前診斷、高危妊娠監護、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異常分娩等處理有一定的造詣。對婦產科的常見病,如女性生殖道感染、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癥、盆腔包塊等診治均有較全面的了解和心得。承擔及參與數項省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參加編寫專著多部。
擅長:優生優育、產前診斷、高危妊娠監護、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異常分娩等。[向她提問]
目前,不少女性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仍然不夠重視,以為這些問題是人人都會有的,即使備受困擾也羞于啟齒,等到病情加重,影響工作、生活甚至引發一系列合并癥才就診,這是非常讓人惋惜的。其實,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既可預防,也可被控制或治愈的。導致盆底功能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預防和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方法也是有多種的。因此,只要我們盡可能減少和避免其誘發因素,同時加強盆底肌肉鍛煉,一旦發現癥狀立即就診,是有可能延緩和避免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和發展的。
策劃/編輯:嚴毓芳/設計:曾俊霖/主編:郎成林/監制:鄒蓮/鳴謝: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說說你對她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