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小三陽”變成肝硬化 乙肝該咋治?
乙肝病友聚在一起聊病情,首先關心的就是“大三陽”、“小三陽”。一聽到對方是小三陽,不少患者會覺得非常羨慕,因為在他們心中,小三陽就是攜帶者,基本上不需要怎么治療,只有“大三陽”才需要特別警惕。
兩種乙肝治療藥物比較
但是,專家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事實上,“小三陽”分兩種類型,一種確實無需治療,但還有一種雖然表面癥狀輕,但治療效果不好,復發率更高,病情發展更隱匿,更容易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已經越來越引起重視。郭文提醒,“小三陽”即使轉氨酶正常,也不能高枕無憂,應盡快查出自己屬于哪種類型,然后由醫生決定是否該接受治療。
8年“小三陽”變成肝硬化
一位44歲的乙肝患者老陳,因為覺得自己是“小三陽”,8年來一直沒怎么在意,從來沒有查過病毒載量,只是有時檢查一下肝功能。老陳說,自己平時身體還不錯,就是轉氨酶指標時高時低,有時又很正常,想來應該也沒事。正是認為自己的病情不重,所以,在治療方面老陳也不上心,只是偶爾吃點護肝藥。沒想到,不久前單位體檢,老陳查出轉氨酶超出正常水平一倍,病毒載量遠遠高于正常值,再進一步檢查,發現其肝硬化指標也偏高。從B超結果來看,肝內回聲增粗增強,表面粗糙而且分布不均勻,肝臟內部有塊狀回聲,被確診為“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
得知體檢結果,老陳覺得難以置信:自己是“小三陽”,8年來從無明顯肝炎癥狀,為何卻突然變成肝硬化呢?郭文說,像這種錯誤以“大三陽”、“小三陽”來區分病情,以為“小三陽”無需救治的患者多不勝數,往往發展到肝硬化、肝癌,他們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病情,但卻已錯過最佳治療的時機。
“小三陽”或比“大三陽”更難治
專家指出,一般的乙肝“兩對半”檢測內容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e抗原(HBeAg)、e抗體以及核心抗體。其中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呈陽性為“大三陽”,表面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呈陽性為小三陽。“大三陽”和“小三陽”與病情輕重無關,只能反映出乙肝病毒有沒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有多強,有些“小三陽”比“大三陽”更難治療。
“小三陽”患者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非活動性HbsAg(即表面抗原)攜帶者,另一種是HBeAg(即e抗原)陰性慢性乙肝。為什么很多人覺得“小三陽”不用治,就是受了第一種類型誤導,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郭文說,非活動性HbsAg(即表面抗原)攜帶者中,70%~80%是傳統意義上的“乙肝攜帶者”,他們雖然帶菌,但病毒基本上是靜止的,其中大部分不會發展成肝炎患者。相比之下,后者就“陰險”得多。HBeAg陰性慢性乙肝患者占了乙肝患者的40%~50%,發病比較隱匿,肝炎癥狀輕或者無癥狀,其抗病毒治療效果比“大三陽”患者差,并且更容易復發。
一項中國的研究顯示:“小三陽”中的HBeAg陰性乙肝較“大三陽”病情更嚴重。在肝臟炎癥嚴重者中,前者占了58.1%,明顯高于后者的46.0%。在肝纖維化嚴重者中,HBeAg陰性乙肝占了45.3%,遠高于“大三陽”患者所占的27.9%。也就是說,HBeAg陰性慢性乙肝雖然披著“小三陽”的外衣,但它對患者的損害甚至遠大于“大三陽”。
轉氨酶正常不表示沒肝炎
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越來越得到醫學專家們的關注。郭文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這種類型乙肝發病率逐年增加。從全球范圍來看,HBeAg陰性乙肝患者越來越多。調查顯示,目前在地中海地區,HBeAg陰性乙肝患者在慢性乙肝中占了50%~80%,亞太地區比例為30%~50%,而在北歐和北美為占10%~40%。
HBeAg陰性乙肝患者在中國的發病越來越高,但人們對它并不了解。郭文指出,從臨床來看,HBeAg陰性乙肝患者的轉氨酶水平往往呈波浪狀水平,即有時正常有時不正常,而即使轉氨酶正常的時候,肝炎仍在靜悄悄的發展蔓延。有些患者覺得自己是小三陽,最近檢查轉氨酶不高,就誤以為自己很安全,這是很危險的。需要強調的是,HBeAg陰性乙肝患者更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而有研究顯示,一旦肝硬化機制啟動,就很難有什么辦法阻止它的發展,所以,對于HBeAg陰性乙肝患者來說,早發現早治療是最有效的。
建議:“小三陽”應分型診治
專家建議說,“小三陽”患者最好到正規醫院做個檢查,看看自己到底屬于哪個類型。如果確認是HBeAg陰性乙肝,一定要注意經常檢查肝功能并做B超,B超是沒有創傷、最便宜的發現肝硬化的檢查手段。此外,根據新版的乙肝治療指南,HBeAg陰性乙肝患者如發現轉氨酶達到80以上,應馬上進行抗病毒治療。即使轉氨酶水平不高,如出現肝硬化跡象,也應馬上啟動抗病毒。對于40歲以上的患者,建議進行肝穿刺活檢,如肝臟損害達到G2以上,應進行抗病毒治療。
乙肝治療應注意什么
專家提醒,如果患者肝功能檢查始終正常,病情處于病毒攜帶狀態,不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而需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治療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檢查,明確肝組織內病毒分布及數量、肝臟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以決定使用哪種抗病毒藥物和抗病毒治療方案。
抗病毒治療適用的人群包括患者檢查乙肝病毒DNA為陽性,肝功能檢查提示ALT大于或等于2XULN(谷丙轉氨酶為正常值兩倍以上)的患者等,具體應由醫生判斷。
抗病毒治療期間,至少一個月監測一次肝功、腎功和血常規;一般3個月復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標(HBVDNA)。整個療程結束后的最初三個月,每月監測一次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指標,此后延長監測時間。對于病情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化療不好的患者,監測力度要加強,注意病情惡化,對于治療較好者可以每半年檢查一次。
侯金林教授文章推薦: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三陽且轉氨酶高,吃什么藥?肝必復軟
2024-10-27乙肝患者服用十味溪黃草顆粒療效如何?
2024-10-27肝硬化伴肝腹水患者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7小時候小三陽吃中藥治愈后又出現,嚴重
2024-10-27懷孕 6 個月乙肝攜帶且肝功異常能服
2024-10-27孕婦能否吃雞骨草肝炎顆粒?服用注意啥
2024-10-27醫生將恩替卡韋從“雷易得”換成“維力
2024-10-27服用拉米夫定治療肝炎需注意什么?
2024-10-27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