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療模式發展:多種治療手段聯合應用
原發性肝癌是中國最常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生率在世界部分地區及中國有上升的趨勢,發病年齡年輕化。隨著人們對肝癌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診療技術的進步,肝癌從臨床診斷進入亞臨床診斷和高危人群的追蹤監測階段,肝癌的治療從不能治愈到部分手術切除而治愈。手術切除仍為最有效的方法,隨著手術方式的不斷改進,從規則性肝葉切除發展到不規則性肝葉切除、無血肝切除和原位肝移植,手術切除率大大提高。
但是,由于肝癌的起病比較隱匿,在就診病例中,仍有70%左右的腫瘤己無法手術切除,同時手術后肝內復發率也很高。中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度流行區,80%以上的肝癌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和儲備功能不良,即使腫瘤局限也難以耐受手術治療。專科醫生每天面對的大部分病人是失去手術切除機會的肝癌患者和手術后復發的病人。近十年來國內外的資料表明,單純依靠外科手段來提高肝癌的治愈率、降低肝癌術后復發率,已處在艱難的階段。
80年代后介入治療的興起,為肝癌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該療法以其手術創傷小,技術容易掌握,很快在臨床應用并向基層推廣,使大多數不能手術切除治療的肝癌患者得以改善癥狀和延長生存期,部分病人可獲治愈,部分患者腫瘤縮小而增加手術切除的機會,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但是,介入技術在肝癌治療上最大的局限性是難以使腫瘤完全壞死,其單一手段療效差。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肝癌的治療尚缺乏學科與學科之間如介入治療與外科治療、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的有機結合,外科局限于外科切除,介入醫生僅考慮使用介入手段,這種狀況嚴重貽誤病人的治療時機和影響治療效果。如何將介入治療與腫瘤外科、放射治療及其它的綜合治療手段相結合,集各種手段的優勢,提高療效是目前肝癌治療迫切需要的。
介入技術與外科相結合提高肝癌的手術切除率
大多數的病人就診時,腫瘤范圍較大,接近肝臟的重要血管,手術難度大,切除時犧牲太多的正常肝組織,術后容易出現肝功能衰竭。這類病人先進行介入治療,可使腫瘤縮小,余肝代償增大,從而獲得手術切除機會,提高手術切除率,增加術后的安全性。
介入技術與外科相結合減低術后的復發率
由于肝癌的生物學特性,即使是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手術后的復發率仍高達50%以上,是肝癌手術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根據每例病人的臨床特點和分子生物學特性,在中國率先提出肝癌復發高危人群的觀點,針對這些病人的情況,術后3-4周進行介入治療,可殺滅其肝內的殘存病灶,使其術后復發率降低20%以上,病人的生存期明顯延長。
中晚期病人多種治療手段的聯合應用
對于中晚期病人的療效,靠單純的肝動脈栓塞介入療法難以使腫瘤完全壞死,聯合其他的非血管性介入方法,如B超、X線、CT等影像學手段引導下的瘤內無水酒精注射術,可使腫瘤達到最大范圍的壞死。針對介入治療后不能完全壞死的病灶可采用放射治療,配合熱療來提高療效。對于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手術,在術中采用多種方法,如微波固化、酒精注射、肝動脈和門靜脈插管栓塞化療及生物治療等技術,使病灶進一步縮小,爭取二步切除。
著眼全身,從病因上尋找新方法
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的下降與腫瘤的發生與發展以及腫瘤治療后的復發都有較密切的關系,被譽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后的第四位腫瘤治療手段的生物治療如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LAK細胞、干擾素、瘤苗等也為肝癌帶來較好的輔助療效。
總之,肝癌的發生是多因素的,日新月異的醫學技術為肝癌的治療提供多種多樣手段,不同學科之間的聯合,為病人制定一個合理的治療方案,將大大提高療效。
更多肝癌文章推薦: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劉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肝臟常有郁氣難以排解怎樣有效治療?
2024-10-2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期能吃安絡化纖丸嗎
2024-10-24恩替卡韋片和六味五靈片治乙肝病毒效果
2024-10-24乙肝患者能否用賀普丁拉米夫定片治療?
2024-10-24周圍有乙肝,自身無乙肝但可能脂肪肝且
2024-10-24表弟轉氨酶高服藥降低后想鞏固,能否再
2024-10-24肝炎患者服用茵梔黃顆粒期間能否喝酒?
2024-10-24HBeAg 和 HBsAg 陽性,肝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