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是什么意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該病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臨床表現與暴發性肝炎相似,既往文獻報道母兒死亡率分別為75%和85%,但如能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時終止妊娠,可降低母親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可降至58。3%。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AFLP的病因不明,由于AFLP發生于妊娠晚期,且只有終止妊娠才有痊愈的希望,故推測妊娠引起的激素變化,使脂肪酸代謝發生障礙,致游離脂肪酸堆積在肝細胞和腎,胰,腦等其他臟器造成多臟器損害,近年來已有多例復發病例和其子代有遺傳缺陷報道,故有人提出可能是先天遺傳性疾病,此外病毒感染,中毒,藥物(如四環素),營養不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多因素對線粒體脂肪酸氧化的損害作用可能也有關。
(二)發病機制
AFLP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肝細胞內大量的脂肪微滴浸潤,肝臟的總體結構不發生改變,肝細胞腫脹,胞質內充滿脂肪滴,脂肪滴微小,并且在胞漿中圍繞在胞核的周圍,HE染色組織切片上見許多獨特的空泡,進一步發展見少量的,大片的脂肪空泡(圖1),可能與脂肪變性有關,但炎癥壞死不明顯,用特殊脂肪油紅O染色,細胞中的脂肪小滴可見特殊染色,陽性率更高,病情開始在肝小葉中心帶和中間帶,以后發展到門脈區的肝細胞,病情進一步惡化,腎臟,胰腺,腦組織等臟器均有微囊樣脂肪變性。
由于膽小管阻塞或肝內膽汁堆積,約40%的妊娠期脂肪肝存在膽汁淤積的組織學特點,炎癥雖然不是AFLP的獨特表現,但也很常見(50%),嚴重的AFLP可表現為稀疏的小片狀壞死,但不是大片的,全小葉的壞死,當組織學改變不典型時要與肝炎鑒別。
電鏡檢查細胞核位于細胞的中央,周圍充滿脂肪滴,線粒體腫脹,基質的密度增加,脂肪滴由游離脂肪酸組成,不是三酰甘油,分娩結束后肝臟的病理改變迅速改善,無后遺癥,不會發展為肝硬化。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肝臟常有郁氣難以排解怎樣有效治療?
2024-10-2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期能吃安絡化纖丸嗎
2024-10-24恩替卡韋片和六味五靈片治乙肝病毒效果
2024-10-24乙肝患者能否用賀普丁拉米夫定片治療?
2024-10-24周圍有乙肝,自身無乙肝但可能脂肪肝且
2024-10-24表弟轉氨酶高服藥降低后想鞏固,能否再
2024-10-24肝炎患者服用茵梔黃顆粒期間能否喝酒?
2024-10-24HBeAg 和 HBsAg 陽性,肝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