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為何會食欲不振 6款美食讓乙肝患者食欲大增
乙肝患者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癥狀就是食欲不振,而且在許多偏方的說法下,很多乙肝患者相信忌口一說,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最后導致營養供應不足,而使得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那么乙肝患者為何不想吃東西呢,又要如何吃想有利于健康呢。
乙肝患者的食欲不振表現,目前認為可能與精神因素、合并消化道疾病、藥物因素、營養物質缺乏、合并全身性疾病等有關。
1、精神因素:乙肝患者精神狀態差,導致胃內分泌酸干擾功能失調,可出現神經性厭食、拒食等現象。
2、合并消化道系統疾病:乙肝患者合并消化道疾病,如胃部疾病、腸道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等,可引起消化酶的分泌減少或缺乏,進食后引起這些疾病癥狀加重。
3、藥物因素:乙肝患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可導致藥源性味覺障礙,此外應用對胃黏膜有一定損害的藥物可導致食欲不振,如氨茶堿、氯化銨、洋地黃、阿司匹林、紅霉素等。
4、營養物質缺乏:乙肝患者體內如出現鋅、銅、鐵、鈣等元素缺乏,可導致參與機體組織代謝的酵素失去活性,影響食欲。
5、全身性疾病:乙肝患者因各種原因引起高熱,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功能減退、尿毒癥、嚴重貧血、維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出現食欲減退。
乙肝患者日常飲食有4個要點
1、飲食結構要合理
慢性乙肝患者的飲食結構要合理,需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也有于促進消化功能。
2、應行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飲食
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會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高蛋白。蛋白質飲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雞肉、魚肉等。挑食對肝臟是不利的。
3、食量恰當,勿暴飲暴食
食量要恰當,肝病時消化功能減弱,食之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臟的負擔。吃飯八成飽最好。暴飲暴食對肝臟、對胃腸功能都不利。
4、碳水化合物供應量適當
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要適當提高,應占全日總能量的60%~70%,以利于肝糖原的儲備,保護肝臟,維持肝臟功能。
6款美食讓乙肝患者食欲大增
1、冰糖銀耳粥 銀耳含豐富的蛋白和人體必須得氨基酸及少量脂類,且含大量膠原物質,能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消除自由基,增加肝臟血液循環, 抑制脂肪的肝臟沉積,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
另外,銀耳內含的多糖物質能提高集體免疫功能。本品為滋補肝腎,養顏同便的滋補品。
2、紅棗枸杞子湯 紅棗含多種糖類,提供肝臟各種營養和能量,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2和C等,能保護肝細胞膜抗氧化。枸杞子含維生素A、B1、B2、C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能補血降壓,抑制脂肪在細胞內沉積并促進肝細胞再生,還可以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本品適用于肝硬化、脾功能抗進患者。
3、菊花綠豆湯 綠豆含蛋白質、脂肪及炭水化合物,含胡蘿卜素和鈣、磷等礦物質,與菊花同煮能增加清熱解毒、利尿降壓的效果,對降低門靜脈壓力和治療腹水又輔助作用。
4、蜜蜂紫米粥 紫米又稱黑米,過去為御用供品,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能補氣血,滋陰補腎,加深睡眠,強壯腰膝,恢復體力;能潤膚養顏烏發,增加身體抵抗力,對肝細胞、貧血有一定療效,并有認為對降低轉氨酶, 促進肝細胞合成蛋白質,抑制肝細胞纖維化有輔助作用。本品用蜂蜜調味比白糖效果更好。
5、鮮豆漿 一般用黃豆制成了;含優質蛋白、人體必需氨基酸和礦物質,參與肝臟合成蛋白質,消腫利尿,清熱降火,有助于降低門脈壓。阻止肝硬化發展,提供肝細胞各種營養物質。
6、香菇芝麻肉湯 香菇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如鐵、銅、鋅、硒等,也含有幾種多糖,食用本品不僅提高身體免疫力,而且可促進細胞膜再生。芝麻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維生素E, 能降低血脂和甘油三酯,消除肝內脂肪,對慢性肝炎和脂肪肝有一定治療作用。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攜帶者看不懂檢查指標怎么辦
2024-10-24乙肝患者多種藥物治療后指標正常,何時
2024-10-24急性乙型肝炎能否通過藥物治好及用藥時
2024-10-24水飛薊賓膠囊的治療用途及效果如何
2024-10-2424 歲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異常,求
2024-10-24谷丙轉氨酶 140 復查,身高 17
2024-10-24轉氨酶過高怎樣能快速降下來
2024-10-24乙肝小三陽患者能否食用蜂蜜泡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