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要監控尿量 肝腹水怎樣治療養護?
肝硬化患者有腹水時一般尿量會減少,體重會增加,腹圍也會增加。一方面,通過定時監測尿量、腹圍和體重可以幫助觀察腹水的消退情況。測定尿量時注意應測全天24小時的總尿量。測量體重時每天測量時間應固定,可以選在每天清晨起床時稱體重。測量腹圍應掌握正確方法:清晨平臥,用皮尺在臍位置水平繞一周,所得的數據即為腹圍的長度。吸氣和呼氣時測量腹圍均可,應該注意每次都以同樣時間、體位、部位、方法測量,要么都在吸氣狀態下測量,要么都在呼氣狀態下測量。否則,測量結果就會失去參考意義。
另一方面,定時監測尿量、腹圍和體重可以幫助觀察利尿劑的利尿效果和幫助調整利尿劑的種類和劑量。腹水患者常常需要使用利尿劑幫助消退腹水。利尿劑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否則會引起其他嚴重的并發癥。在使用利尿劑的過程中,應定時監測尿量、腹圍和體重,為指導利尿劑的用法和用量提供依據。
用利尿劑時還必須記錄全天的入量和尿量。必須記住一個原則腹水患者的尿量要大于入量才能起到消減腹水的作用。
肝硬化腹水的原因是什么
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為:門靜脈壓力升高、白蛋白降低、腎臟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1)血漿白蛋白降低:血漿白蛋白由肝細胞合成,肝硬化時肝細胞功能障礙,使白蛋白的合成顯著減少,從而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在門脈高壓因素的參與下,部分血漿從門脈血管內滲至腹腔內而形成腹水。一般認為血漿白蛋白<30g/L為一臨界數值,白蛋白<30g/L時常發生腹水。另有人提出下列公式:膠體滲透壓(Pa)=546.2×血漿白蛋(g/L)+114。正常值為3795.2Pa,如低于2356.6Pa,則常有肝硬化腹水形成。
(2)門脈壓力增高:現已明確,肝硬化時肝內纖維組織增生,引起肝內血管阻塞,導致門脈壓力增高,再加上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這一因素,使門脈系統內的流體更易滲入腹腔內。
(3)淋巴漏出增加:肝硬化時的再生結節可引起竇后性肝靜脈阻塞,導致肝淋巴排泄障礙而壓力增高,致使淋巴漏出增加,某些淋巴液無疑會進入腹腔而引起腹水。于手術中可見淋巴液從肝門淋巴叢以及肝包膜下淋巴管漏出,并發現胸導管明顯增粗,有時可相當于鎖骨下靜脈口徑。另外,有人發現淋巴管的外引流可使肝臟縮小、腹水減少、脾內壓力降低及曲張靜脈出血停止。因此,有人指出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與淋巴液產生過度與引流不足有關。
(4)醛固酮等增多:醛固酮(可能還有抗利尿激素)在正常情況下系在肝內滅活,肝功能不全可引起對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的滅活不足,造成繼發性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這兩種激素均能引起遠端腎小管重吸收水、鈉增加,從而引起水、鈉進一步的潴留,形成肝硬化腹水。
(5)腎臟的作用:腹水一旦形成,由于有效循環血容量的減少,使腎灌注量減少,從而使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后者又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加,這些因素均能增加水、鈉在遠端腎小管的重吸收而加重腹水的程度。
(6)第3因子活力降低:近年來發現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的另一作用是引起第3因子的活力降低。第3因子是一種假設的排鈉性體液因子,這一因子可根據血容量的改變,控制近端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在肝功能不全而有肝硬化腹水形成以致有效血容量減少時,這一因子的活力即減低,從而使鈉的重吸收增加。
治療肝硬化腹水有這幾個要點
肝硬化不是一開始就不能治愈的,而是慢慢轉化的。原先是早期肝硬化,接著是肝硬化,最后就變成肝硬化腹水。
(1)保肝治療:初次出現腹水或少量腹水者,注意臥床休息,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2~4g)。適當限制水的攝入量(每日入水量約1~1.5L)。應合理營養,加強保肝治療,經常檢查肝功、腎功及血電解質,對于低蛋白血癥者,適量補充白蛋白、血漿,樣可使部分腹水消退。
(2)藥物治療:通過休息、限鹽等措施療效不明顯者,應考慮使用利尿劑,促使水鈉排出,減少腹水。常用的有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因為腹水的發生與血漿中醛固酮水平有關,而安體舒通能夠競爭性抑制醛固酮對水鈉的潴留作用,增加腎臟對鈉的排出而起利尿作用,所以常把安體舒通作為首選藥物治療腹水。
排鉀利尿藥有速尿、丁脲胺、利尿酸等,可抑制腎臟對鈉、氯的吸收,同時排出鉀,利尿作用強大,服用30分鐘即產生作用。噻嗪類利尿藥如雙氫克尿塞,為中等強度利尿藥,同時促進鉀排出。利尿劑的應用先小量再逐步加量,先單一用藥再聯合用藥。
(3)排放腹水療法:通過腹腔穿刺,將腹水放出。為防止并發癥發生,以往多采用小量放液,近年研究表明,大量放腹水加靜脈輸注適當劑量白蛋白,治療頑固性腹水療效顯著。
(4)自體腹水濃縮靜脈回輸療法:采用特殊裝置,將腹水抽出后,經處理及濃縮,然后輸給患者。優點是克服了單純放腹水導致蛋白丟失的情況。缺點是多次腹穿,增加感染機會,易出現細菌性腹膜炎等。
(5)腹腔-頸靜脈轉流術:采用特制裝置,利用腹腔壓力與中心靜脈壓的壓差,使腹水沿管道流入頸靜脈,臨床上用于治療頑固性腹水。
(6)胸導管分流術:肝淋巴液增多是腹水產生的原因之一,利用外科手術將胸導管與頸內靜脈吻合,加速了淋巴液的排泄,促進腹水消退。
(7)經頸靜脈肝內體靜脈分流術(TIPSS):本方法是利用介入放射技術在肝內建立分流通道,來降低門脈壓力,對于既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又有頑固性腹水的患者是較為有效的方法。
(8)中醫中藥治療:中醫中藥以胃苓湯(平胃散加四逆散即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加白術、澤瀉、豬苓、茯苓 )為主方劑,以及單味藥澤瀉、豬苓、茯苓、車前子等均有良好利尿作用,而無明顯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發生,對早期發生的小量腹水,具有良好治療作用,往往隨利尿逐漸增多,一般狀況改善,腹水緩緩消退。對中度以上腹水加中藥亦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肝腹水的日常飲食要點解讀
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減少蛋白質的消耗,減輕肝臟負擔;碳水化合物能保持肝細胞內糖元含量,使其用于肝組織的構成和增生,以保護肝臟。因此,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完全休息條件下,每日膳食熱量以2100~2400千卡為宜,每日供給碳水化合物量350~400克即可保證機體需要,但病人除了飲食外,不宜口服過多的食糖。
膳食脂肪過多,不僅有礙消化,而且容易在肝內沉積,引起肝功能減退。脂肪每日以40~50克,以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好。
患者極易引起各種維生素的缺乏。因此,要讓病人經常多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粗糧、蛋黃、瘦肉、動物肝臟等食物。
限制水、鈉的攝入是治療腹水的重要措施。對于有大量腹水而少尿的病人,可吃無鹽飲食。病情好轉,腹水減少,尿量增多后可吃低鹽飲食,每日2~3克鈉鹽。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對水的攝入,每天除主、副食、水果中含的水份外,不能再飲水,如感口干、煩渴,可飲少許。每天水的總進量包括輸液,以不超過1500毫克為宜。
肝硬化腹水病人,常伴食道靜脈曲張,易發生食道靜脈破裂出血。故患者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以半流質或軟飯為佳。
采用少量、多餐次的飲食制。禁食煎炸、油膩、堅硬及易脹的食物,忌飲各種酒類。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攜帶者看不懂檢查指標怎么辦
2024-10-24乙肝患者多種藥物治療后指標正常,何時
2024-10-24急性乙型肝炎能否通過藥物治好及用藥時
2024-10-24水飛薊賓膠囊的治療用途及效果如何
2024-10-2424 歲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異常,求
2024-10-24谷丙轉氨酶 140 復查,身高 17
2024-10-24轉氨酶過高怎樣能快速降下來
2024-10-24乙肝小三陽患者能否食用蜂蜜泡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