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會引起哪些新疾病 怎樣阻斷乙肝病毒傳播
過去,人們一般都認為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性病毒,只能引起肝臟疾病,并不侵犯其他器官組織。可是,近幾年來的研究發現,在肝外的很多器官組織中,也能檢測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HbcAg、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它們以免疫復合物的形式沉積于肝外的器官組織中,在臨床上可以引起很多疾病。這些疾病主要是:
一、腎、胰、膽、心臟等器官的炎癥
乙型肝炎病毒侵犯腎、胰、膽、心臟等器官時可引起腎小球腎炎、急性胰腺炎、膽管炎、膽囊炎、心肌病和粒細胞缺乏癥等疾病。還有人認為乙型肝炎病毒很可能在艾滋病病因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關節疼痛
在急性乙型肝炎前期,約有20%~40%的患者會發生關節痛,但這種癥狀往往被忽視。這種關節痛的臨床特點是起病突然,關節長期強直,嚴重者伴有肌肉痛。在此類患者中,80%以上的人為近端指間關節受累,約有30%的患者為膝關節受累,且多為對稱性,其表現頗像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這種關節疼痛癥狀一般可持續20天左右。
三、皮膚病變
乙肝患者的皮膚病變常出現在其關節癥狀出現后不久。有半數的乙肝病人可出現紅斑、丘疹或淤斑,最后發展成為血管神經性水腫或伴有發熱,形成血清病樣綜合征。而丘疹性皮炎常出現于肝炎發病前。成人丘疹的直徑約為5~10毫米,兒童為1~2毫米,常呈濾泡狀排列,并且容易剝脫,手部和足背的皮疹易融合。另外,乙肝患者的四肢和面部還常出現單一皮疹,但黏膜及軀干部位的皮疹少見。此類患者在急性期局部淋巴結腫大明顯,同時伴有肝脾腫大。
四、血液病變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改變和骨髓再生障礙。開始時其白細胞、血小板和淋巴細胞均會出現減少,以后會相繼出現淋巴細胞及巨幼紅細胞的相對增多,并伴有紅細胞壽命縮短等現象。被確診為肝炎后,患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且男多于女。此病進展較快,患者宜早期進行骨髓移植。
五、動脈炎
乙型肝炎病毒可侵犯患者的動脈血管而發生結節性多動脈炎。此病的特點是起病時有發熱現象,表現為多發性關節炎、肌肉痛、蕁麻疹或其他皮疹,同時存在著進行性多發性神經炎、高血壓、嗜酸性壞死等癥狀,另外,該病患者的血管周圍還有細胞浸潤。約有1/3患者的病情發展較快,預后差。大多數此類患者常與慢性遷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動性肝炎一起形成雙重炎癥。
六、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癥
此病是指含有兩種以上免疫球蛋白(通常是IgG、IgM)的冷凝球蛋白血癥。該病患者常有典型的三聯征:乏力、紫癜、關節痛。此癥與結節性多動脈炎不同的是,患者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而且腹部和神經癥狀少見,但可有各部位的脈管炎,而且這種典型的脈管炎特別易侵犯腎臟。
七、腦炎和神經炎
乙型肝炎病毒侵犯患者的神經系統時易并發腦膜腦炎,同時還可引起多發性神經根炎或多發性神經炎,且伴有上升麻痹及細胞蛋白分離,即格林-巴利綜合征。
近幾年的新發現提醒人們:在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同時,要注意有無其他器官組織受到損害。在診治其他疾病時,也要考慮到是否與肝炎病毒的感染有關,以防因誤診或漏診而貽誤治療。
人們怎樣切斷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呢?這首先要弄清乙肝病毒有哪些傳播途徑,然后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1。血液傳播
研究證實,被確診為“大三陽”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體內每毫升血液中含有1000萬至幾億個成熟的乙肝病毒顆粒。被其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注射器、針灸針、口腔器材、內鏡以及血液和血制品等若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就可以引起乙肝病毒的傳播。雖然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這種傳播的可能性已經有所降低,但這種情況在農村可能會長期存在,對此廣大農民和農村醫療工作者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此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應避免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須刀、指甲刀等。
2。體液傳播
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唾液、汗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體液中均可含有乙肝病毒。性行為是乙肝病毒傳播的一個主要途徑,世界衛生組織已把乙肝定為性傳播疾病。因此,人們應該謹守性道德,尤其是易感人群(乙肝表面抗體為陰性者)在過性生活時應主動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另外,人們在與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攜帶者親密接觸(如接吻等)時,若接觸部位的皮膚或黏膜上有破口,也有被傳染乙肝的可能。
3。垂直傳播
垂直傳播包括母嬰傳播(宮內感染、圍產期傳播和分娩后傳播)和父嬰傳播。在我國,因垂直傳播而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數占所有感染乙肝病毒者的70%以上。有關研究還表明,人們感染乙肝病毒時的年齡與乙肝的發病及其病情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1個月大的嬰兒感染乙肝病毒后,有80%以上的人將來會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且預后相對較差。但成年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只有6%左右的人將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因為大部分人會自動產生乙肝表面抗體,可以將乙肝病毒從體內清除。所以乙肝的基礎免疫以及阻斷母嬰的傳播,是我國防止乙肝傳播的重點。有報道稱,患有乙肝的父親所生子女感染乙肝的概率為26%。
4。其他途徑
除上述傳播途徑以外,乙肝病毒還有可能通過人們破損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以及被昆蟲叮咬等得以傳播,但研究證實,這種傳播的概率很低。
臨床實踐證明,人們只要切實阻斷了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那么我國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就會大大減少。
(責任編輯:文艷梅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攜帶者看不懂檢查指標怎么辦
2024-10-24乙肝患者多種藥物治療后指標正常,何時
2024-10-24急性乙型肝炎能否通過藥物治好及用藥時
2024-10-24水飛薊賓膠囊的治療用途及效果如何
2024-10-2424 歲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異常,求
2024-10-24谷丙轉氨酶 140 復查,身高 17
2024-10-24轉氨酶過高怎樣能快速降下來
2024-10-24乙肝小三陽患者能否食用蜂蜜泡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