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癥狀要警惕脂肪肝 患者日常生活有6注意
脂肪肝時由于脂肪堆積合并飲食中維生素缺乏,那么人就易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癥。臨床可見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角化過度等。少數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在公司里,老李可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雖然四十不到,卻已是公司的副總。但是,風光背后也有不為人知的苦惱,這半年,他一直為失眠發愁,原來很好的酒量沒了蹤影,飯吃得稍多還會覺得惡心。老李覺得可能是因為工作太辛苦,就沒太在意。誰知年底的體檢卻讓他大吃一驚:脂肪肝。醫生說:“職場中人本來就是脂肪肝的重災區。他們生活中一些不適,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潛伏的可能就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很多成功人士容易患的疾病,因為平常的應酬多,經常吃好的喝好的,就容易和脂肪肝好上了,那么哪些癥狀要小心脂肪肝?
1、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見的癥狀之一,如果長時間食欲不振,除了懷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應考慮到脂肪肝的可能。
2、惡心、嘔吐、腹脹。輕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可伴有惡心欲嘔、厭油、上腹飽脹等不適。惡心的癥狀常常單獨出現。
3、疲倦乏力。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勞的表現。
4、蜘蛛痣。它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經常出現在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徑可從針頭大到數厘米以上。檢查時用指尖或棉簽壓迫痣的中心,其呈輻射狀的“小血管網”即可褪色,去除壓力后又會出現。最常見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維生素缺乏癥。脂肪肝時由于脂肪堆積合并飲食中維生素缺乏,那么人就易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癥。臨床可見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角化過度等。少數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6、內分泌失調。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發育、睪丸萎縮、勃起功能障礙,女性月經過多、閉經,病人體重減輕或增加等表現。
7、黃疸。黃疸是由于體內膽紅素代謝障礙,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滲入組織,將鞏膜、黏膜和皮膚染成黃色所致。脂肪肝時黃疸類型常為肝細胞性,該型黃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癥狀。少數脂肪肝病人會出現輕度黃疸,在肝內脂肪被清除后黃疸即消退。
有醫學專家指出,脂肪肝是肝臟疾病的重要信號,還會不聲不響地導致很多其他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肝炎或肝硬化等永久性肝臟損傷。肝病治療專家告誡廣大肝病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六件事:
第一、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由于脂肪肝的排除毒素、凈化血液和排除廢物功能大減,因此應盡量少攝入脂肪,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給肝臟一定的休息調整時間。
第二、絕對不能再喝酒。雖然有些脂肪肝與喝酒無關,但專家表示,一旦診斷出脂肪肝,患者應該絕對禁酒,道理很簡單:一個受傷的肝臟沒法處理酒精,喝酒只會加速肝臟惡化進程。
第三、千方百計努力減肥。由于脂肪肝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因此飲食控制至關重要。減肥是消除它的核心任務,肝臟內的脂肪會隨著身體的脂肪一起減少。同時也要積極適度鍛煉,經常進行戶外活動。
第四、盡量避免各種藥物。受傷的肝臟功能減弱,此時再吃大量藥物(包括某些維生素、草藥),或者吸入環境中的油漆和氯化物等化學物質,都會使肝臟的受損狀況雪上加霜。然而,專家表示,一旦脂肪肝引起肝功能異常,或者轉氨酶升高,就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脂藥、降酶藥物和魚油類保健品,但絕不能擅自加大藥量。
第五、多吃有機食物。有機食物中所含的殺蟲劑更少,因而可減輕肝臟負擔。另外,吃散養家禽等肉食也有助于脂肪肝的康復。建議:每天食用新鮮綠葉蔬菜500克。
第六、多攝入蛋白質。補充蛋白質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但應注意:紅肉每周只能吃一次;雞蛋黃每天別超過2個;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多吃雞肉。蛋白質的最佳來源是三文魚等肥魚和蝦。
(責任編輯:歐家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泗洪抽血檢查和肝臟彩超費用合理嗎?
2024-10-24乙肝病毒攜帶者進廠工作是否受限?
2024-10-24怎樣在網上進行肝病科掛號,從哪個窗口
2024-10-24患有肝膽結石,何處能買到愛活膽通?
2024-10-24肝硬化復查甲胎蛋白 342 偏高,如
2024-10-24脂肪肝患者服用護肝片是否有效
2024-10-24乙肝寧顆粒有哪些成分?
2024-10-24心跳每分鐘 107 次,檢查器官正常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