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警惕小兒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PHC)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成年人。但近年來小兒原發性肝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平均發病年齡在10歲左右,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特征。據專家介紹,因為早期無特殊表現,因而小兒肝癌具有“發病急、病期晚、誤診率高、病程短”的特點。
小兒原發性肝癌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而乙肝病毒感染先引起病毒性肝炎,繼而出現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細胞反復損害形成肝癌。而小兒乙肝病毒的感染大多由于母嬰垂直傳播所致,很多情況下,小兒肝癌是由大人直接傳染的。如果媽媽有大三陽,在懷孕的時候,就可能把乙肝病毒傳播給腹中的嬰兒,因此,許多小兒肝癌患者可能在胚胎時期便攜帶了癌變基因,出生后由于某些環境因素刺激才突變致瘤,其發展有個相對較長的自然病程。這些“惡毒”的腫瘤生長快、病程發展快。
專家特別提醒,小兒原發性肝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早期并沒有什么癥狀,很多家長都豪無察覺。小兒肝癌的發生與肝炎病毒的感染有密切關系,尤其是父母患有乙肝或肝病,在孩子一出生時就要到醫院檢查。另外,如果小兒上腹部出現上腹部包塊和腹脹,可以摸到腫大的肝臟,質地堅硬,表面不平滑,局部有觸痛,還伴有發熱、乏力、鼻出血、臉色蒼白、消瘦等癥狀,有時候還會出現右上腹疼痛(多為發作性隱痛)、惡心、嘔吐、腹瀉,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患有肝腫瘤,及早到醫院檢查,千萬不可麻痹大意,否則將會延誤孩子的病情,后果不堪設想。
開展胚胎期的圍產檢查、預防乙肝病毒DNA母嬰垂直傳播及對乙肝病毒感染后病兒進行定期的甲胎蛋白與肝臟B超檢測,可幫助患兒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成活率。還應重視對乙肝病毒感染母親及嬰幼兒的定期隨訪,及時接種乙肝疫苗或給予抗病毒治療,對可疑患兒定期檢測甲胎蛋白,結合B超等影像學檢查,以預防小兒原發性肝癌的發生或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小兒原發性肝癌生存率、延長存活時間的目的。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患者家屬怎樣正確對待病人?
2024-10-22患乙肝后易疲勞沒精神,用什么藥能治療
2024-10-2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對身高有影響
2024-10-22一年前查出脂肪肝未治療,可用哪些藥?
2024-10-22如何有效降低轉氨酶
2024-10-22查出脂肪肝用什么藥治療較好
2024-10-22大三陽如何有效治療及用藥?
2024-10-22肝炎患者飲食有哪些禁忌?
2024-10-22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