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償性肝硬化的癥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肝硬化是怎樣進展的?
由慢性乙型肝炎發生的肝硬化,既有肝硬化,又有肝炎的表現。下面說的是未經抗病毒治療的活動性肝硬化的自然過程。
慢性乙型肝炎:常表現病情反復活動和緩和。在病程中血清轉氨酶多有波動;較少數持續異常;肝炎發作后可因病毒清除而疾病緩和。有的長期緩和、實際仍有不明顯的炎癥活動。為捕捉病變活動的軌跡, 必須強調長期定期檢查。
病情緩和展現E抗原陰轉,HBV DNA低水平復制,轉氨酶間歇性小幅度波動;可能許多患者仍有不明顯的病變活動。
有的患者病變急性活動,甚至急性加劇,轉氨酶飆升到正常數值的十多倍。
活動性肝硬化:病毒繼續活躍復制,肝組織炎癥病變繼續活動,正常肝臟的小葉結構破壞,由肝纖維化來修復,肝細胞新生。肝細胞團被纖維化間隔而成為假小葉,病變逐漸發展,到整個肝臟都由假小葉和肝纖維化時,就成為活動性肝硬化。
門靜脈高壓:腹腔內臟的血液匯合到一條叫做門靜脈的血管,門靜脈的血液流向肝臟。其中最主要的是來自腸管的血液:小腸的血液含有養分,需要肝細胞來精制;大腸的血液含有細菌和毒素,需要肝內的吞噬細胞來清除。經肝臟處理過的血液流向心臟,分布全身。
門靜脈的血液流向硬化的肝臟,阻力增加,就使得門靜脈壓力增高。門靜脈高壓使上游的脾臟腫大;使所有腹腔內臟的血管擴張,包括胃食管靜脈曲張。
病毒繼續活躍復制,肝組織炎癥病變繼續活動,使門靜脈高壓的合并癥(胃食管靜脈曲張和脾功能亢進)相繼發生,最終使肝功能失代償。
代償性肝硬化怎樣進展?
代償性肝硬化包括輕度肝硬化和中度肝硬化。
輕度肝硬化:門靜脈壓可不明顯增高、或有輕度增高而沒有發生胃食管靜脈曲張。
中度肝硬化:以胃食管靜脈曲張為特征。靜脈曲張分輕、中、重度。
病毒繼續活躍復制的患者即使暫時病情穩定,多數將發生病變活動。隨病變活動的程度,經長短不一的病程:潛在發展的病變可經過數十年;病情急性加劇的只經過幾個月,而進入失代償期(即重度肝硬化)。
代償性肝硬化有什么表現?
潛在發展:如無明顯炎癥活動,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可無肝病相關癥狀,甚至可無肝炎的病史;或有慢性HBV感染,肝硬化沒有覺察,可能在常規體檢、肝功能試驗或因其他疾病開腹手術時才被發現。
潛在發展的肝硬化可能有血清轉氨酶間歇性小幅度升高,服消炎降酶藥物容易恢復正常。“小三陽”,血清病毒水平在1×105拷貝/毫升以下波動,常不被患者重視。病變常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偶爾就診,也常不能確知其實際的病變狀態。
代償性肝硬化怎樣診斷?
病史:多年來持續或反復肝功異常,沒有定期檢查,沒有規范抗病毒治療。
化驗:白細胞或血小板數減少,白/球蛋白比例降低,谷丙酶/谷草酶比例倒置,谷丙和谷草正常時轉肽酶增高,甲胎蛋白增高。
B超:脾臟腫大。肝臟增大、縮小或左右葉比例失常,肝表面不平滑、有小結節。門靜脈和脾靜脈增粗。
肝纖維化掃描:重要的非創傷性檢查方法,能判定重度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并不能代替肝穿刺,確定肝纖維化的分期。在某些情況檢查有很大誤差:肥胖和脂肪肝時數值偏小;肝炎癥時數值偏大。
肝穿刺:如果以上指標難以確診,才需要肝穿刺。曾經認為肝組織檢查是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但也只能確定80%的肝硬化,有經驗的檢查者只有漏診,罕有誤診。吸取的肝組織太小會誤診;漏診的原因是慢性病變分布不均,但一般只有程度的差異。
代償性肝硬化怎樣治療?
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會緩解病變的進展。E抗原陽性的代償性肝硬化,用干擾素治療后長期隨訪中約70%的患者E抗原持久消失和轉氨酶穩定正常;即使無效應的病例五年生存率也高于未治療病例(84% 對65%)。核苷類藥獲得效果更快,絕大多數患者有效,但需要長期維持治療,不能輕易停藥。肝硬化的病變曾認為是不可逆的,而纖維化程度確可經抗病毒治療而減輕,肝硬化未必一定惡化,治療可阻止、至少可以滯緩病變進展。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患者家屬怎樣正確對待病人?
2024-10-22患乙肝后易疲勞沒精神,用什么藥能治療
2024-10-2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對身高有影響
2024-10-22一年前查出脂肪肝未治療,可用哪些藥?
2024-10-22如何有效降低轉氨酶
2024-10-22查出脂肪肝用什么藥治療較好
2024-10-22大三陽如何有效治療及用藥?
2024-10-22肝炎患者飲食有哪些禁忌?
2024-10-22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