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肝病頻道 > 肝病分類 > 丙肝 > 正文

            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和發病原因

            2012-06-04 15:53:07      家庭醫生在線

              丙肝常被稱為是“沉默的殺手”。對于丙肝如果不治療,丙肝病毒對肝細胞的破壞將會一直持續。丙肝防治關鍵是“早發現、早檢測、早治療”。

              (一)丙肝發病原因

              HCV是經血源性傳播的一類肝炎病毒。1989年美國的Chiron公司應用分子克隆技術率先將(HCV) cDNA克隆成功。HCV是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發現的第一個人類病毒。HCV屬披膜病毒科,其生物性狀,基因結構與黃病毒、瘟病毒近似。目前已確認HCV為含有脂質外殼的球形顆粒,直徑30~60nm。HCV基因組是一長的正鏈、單股RNA,長約9.5Kb。HCV基因組有一大的編碼3010或3011個氨基酸的多元蛋白的開放閱讀框架(ORF)。編碼的多元蛋白體與黃病毒有明顯的共同結構:含結構蛋白(包括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和非結構蛋白(NS1-NS5)。

              HCV是RNA病毒,較易變異,不同地區的分離株只有68.1%~91.8%的核苷酸相同,根據HCV的基因序列差異可分成不同的基因型。目前HCV基因分型尚無統一標準、統一方法。Okamoto將HCV分為Ⅰ、Ⅱ、Ⅲ、Ⅳ四個基因型,按其分型,大部分北美、歐洲HCV株屬Ⅰ型。日本主要為Ⅱ型,亦有Ⅲ型及Ⅳ型。我國據王宇報道,北方城市以Ⅱ、Ⅲ型為主,南方城市則90%以上為Ⅱ型。

              (二)丙肝發病機制

              1、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 許多研究顯示HCV感染者肝組織炎癥嚴重程度與其病毒血癥有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炎癥嚴重程度與肝細胞內HCV RNA水平的相關性比其與血清HCV RNA水平的相關性更強。使用干擾素治療后,隨血清中HCV RNA含量的減少,其血清中ALT水平也逐漸下降,以上結果提示HCV可能存在直接致病作用。然而,免疫組化研究未能充分證明肝組織HCV抗原的表達與肝病炎癥活動有關。Groff等研究發現,肝細胞HCV抗原的存在并不表示肝細胞內一定存在。HCV顆粒,肝病炎癥活動不一定與肝細胞HCV抗原表達有關,而肝組織炎癥與肝細胞內HCV病毒顆粒的存在相關,也說明HCV具有直接細胞致病作用。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推測可能與HCV在肝細胞內復制,引起肝細胞結構和功能改變,或干擾肝細胞內蛋白合成造成肝細胞變性和壞死有關,HCV無癥狀攜帶狀態的存在,似乎暗示HCV無直接致病作用。但最近報告絕大多數ALT持續正常的“慢性HCV攜帶者”肝組織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和炎癥,其肝組織炎癥損傷程度與HCV復制水平有關,說明無癥狀攜帶狀態較少見,并進一步支持HCV具有直接致病作用。

              2、細胞介導的免疫性損傷可能是HCV致肝臟病變的主要原因 丙型肝炎肝組織病理學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匯管區淋巴細胞集聚,有時可形成淋巴濾泡,對比研究認為較乙型肝炎明顯,淋巴細胞浸潤無疑與免疫反應有關。一些學者證明慢性丙型肝炎中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是CD8+胞,其中許多有活動性表位(epitope),顯示為激活狀態。電鏡下觀察到淋巴細胞與肝細胞密切接觸,提示它對肝細胞的毒性損傷。Mondelli等體外試驗證實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細胞毒性T細胞對自體肝細胞的毒性增高。在慢性丙型肝炎,細胞毒作用主要由T細胞所致。相反,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免疫效應細胞僅限于非T淋巴細胞。慢性HBV感染中,非T和T淋巴細胞都參與肝細胞損傷作用。HCV特異抗原能激活CD8+和CD56+細胞,提示CD56+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發病機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內T細胞能識別HCV的C蛋白、E1和E2/NS1蛋白的多個抗原決定簇,這種識別受HLA-I類限制,也說明Tc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發病機制中起一定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和肝組織內受HLA-Ⅱ類分子限制的CD4+細胞(TH-1細胞)能攻擊HCV特異的免疫抗原決定簇,CD4+細胞對HCV核心抗原的反應與肝臟炎癥活動有關,TH-1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中起關鍵作用。HCV特異的TH細胞表面抗原決定簇能增強Tc細胞對HCV抗原的特異反應,提示TH細胞能協助和增強Tc細胞攻擊破壞HCV感染的肝細胞。

              HCV RNA的E1、E2/NS為高變區,在體內很容易發生變異,并可導致HCV感染者肝細胞膜的靶抗原(E1、E2/NS蛋白)決定簇的改變,Tc細胞就會再次識別新出現的抗原決定簇,并攻擊破壞肝細胞,這就是HCV RNA變異率越高,其肝組織炎癥越嚴重的原因。也說明免疫介導機制在慢性HCV感染者肝細胞損傷中起重要作用。

              3、身免疫HCV感染者常伴有以下特征 ①非特異性免疫障礙,例如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癥、干燥綜合征和甲狀腺炎等;②血清中可檢出非特異性自身抗體,如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和抗平滑肌抗體;③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肝腎微粒體Ⅰ型抗體(抗C-LKM-1抗體)陽性]可出現抗-HCV陽性;④可出現抗-GOR;⑤肝臟組織學改變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相似,故人們推測HCV感染的發病機制可能有自身免疫因素參與。但抗-HCV、抗-LKM-1和抗-GOR三者的關系,及其致病意義等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4、細胞凋亡在丙型肝炎發病機制中的意義 細胞凋亡是由細胞膜表面的Fas抗原所介導、Hiramats等證實Fas抗原在正常肝臟組織內無表達而在HCV感染時,Fas抗原多見于伴活動性病變的肝組織,特別是門匯區周圍。HCV感染者Fas抗原的表達與肝組織壞死及炎癥程度、肝細胞HCV核心抗原的表達密切相關。說明Fas介導的細胞凋亡是HCV感染肝細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HCV感染的發病機制是復雜的,許多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尚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闡明。

              與其他類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具有其特征性病理改變,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匯管區淋巴細胞團狀集聚和Poulsen-Christoffersen型膽管炎(膽管上皮細胞變性,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是其重要特征,具診斷價值。②早期病例可見血竇炎性細胞浸潤,但不波及竇周圍的肝細胞是其區別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所在。③肝細胞壞死較輕,范圍比較局限,而且出現較晚。④竇周及肝細胞間隙纖維化較乙型肝炎更為明顯,并且出現較早,這可能是更易發展為肝硬化的原因之一。⑤肝細胞脂肪變性多見,脂肪空泡可為大泡性或小泡性。⑥肝細胞嗜酸性變呈片狀,出現于非炎性反應區。

            (責任編輯:劉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视频|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 |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电影|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国产91大片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产V一区二区三区C|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一区|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