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癥的病因癥狀以及怎么緩解
足跟部承重時疼痛,稱跟痛癥。足跟疼痛不是單獨一個疾病,它是指足跟部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癥狀,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所產生。本癥好發于中老年人,婦女尤為多見,據醫學統計,50歲以上老年人患足跟痛疾病占25%,特別是形盛體衰者更易發生本病。據臨床病因分析,約50%以上患者發病前均有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病史,或足跟長期負重史。
[發病原因]
中老年人跟痛癥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系。
1、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發病由急性損傷引起者多由行走時足跟部突然踩著硬物,或下樓時用力過猛,足跟著地,致跟部組織損傷;慢性勞損者常因長途跋涉,跟下軟組織遭到反復擠壓性損傷,部分患者跟健膜長期、持續性受到牽拉,可在其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勞損。
2、跟骨骨刺與跟骨結節滑囊炎。足跟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日久,可在跟骨結節部的前緣產生骨質增生,即骨刺形成。單純跟骨骨刺有時并無臨床癥狀,當承重走路時,跟骨結節滑囊及足跟部脂肪墊因骨刺的反復擠壓與刺激,而發生滑囊炎及脂肪墊變性,由此引起疼痛。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系機體肝腎不足,筋骨瘦弱?!胺騽趥?,腎氣虛損,而腎主腰腳”,“肝主筋,腎主骨”。老年以后,肝腎不足,腎虧骨空,血不養筋,加之過度勞累,骨骼、筋脈失養,日久形成本病。
[臨床表現]
1、急性損傷。由急性損傷引起者,一般發病急,主要表現為足跟著力部位劇烈疼痛,不敢行走,尤其畏行凹凸不平的道路,檢查時發現患部腫脹明顯,壓痛明顯。
2、慢性勞損。因慢性勞損引起者,起病較緩慢,部分病人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疼痛的發生一般在久臥久坐時突然起立行走時加重,嚴重者病人不敢用足跟部承重,稍加活動或行走片刻后疼痛減輕,但行走過久疼痛復又加重。局部檢查腫脹不明顯,但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結節處壓痛明顯,如骨刺較大時可觸及骨性隆起。多數病人常見一側足部發病,少數患者可出現兩側足跟疼痛。
3.X線攝片檢查。X線攝片可幫助診斷,攝片可見跟骨結節前緣明顯骨質增生,呈尖狀凸出。但部分病人足跟痛X線攝片未見明顯骨刺,部分病人有骨刺而無明顯癥狀。
[預防措施]
1、增強體質,延緩衰老。老年人應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以便增強體質,延緩骨骼退變,減少骨刺的發生,避免跟痛癥。
2、穿用軟底鞋。老年人宜穿用軟底鞋,使之上下樓梯及行走保證平穩,避免足跟急性損傷的發生?;虼┖蟾桓叩男?、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線前移,減輕足跟受壓引起的慢性勞損產生跟痛癥。
3、避免久立負重。老年患者不宜長途跋涉及做劇烈的運動,不宜久站負重,使跖腱膜長期受牽拉,脂肪墊受壓,由此導致跟痛癥發生。
[治療方法]
1、注意休息。跟骨骨刺及滑囊炎所致者,應減少站立及行走,少承重,一般臥床休息后,可減少局部的擠壓刺激,癥狀會隨之緩解。
2、理筋按摩,可在痛點及其周圍作按摩推揉,以松解肌肉痙攣,調理氣血流行,減輕患部疼痛。
3、針灸治療。針刺昆侖、太溪、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穴,取補法,隔日一次;藥艾外灸(或隔姜灸),取阿是穴,藥艾距穴位的間距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灸至患處皮色發紅,每次灸20~30分鐘,每日二次。本法能宣通氣血,逐瘀止痛。據臨床報道,約80%患者經灸后疼痛明顯減輕。一般2~3周為一療程。
4、封閉療法。疼痛較重者,可用強的松龍混懸液0.5毫升,加1%普魯卡因3毫升,在無菌操作下作痛點局封,局封后應休息1~2天。本法對重癥患者具有較快的止痛效果。
5、手術治療。個別癥狀較重,經各種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跟骨骨刺及滑囊切除術。
6、中醫藥治療。以肝腎不足,筋脈失養為主,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或當歸雞血藤湯(當歸12克、熟地12克、淮山2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黃芪20克、雞血藤15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生甘草6克)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跟痛癥應該怎么緩解
跟痛癥多發生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由于跖腱膜的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勞損,或骨質增生,致使局部無菌性炎癥刺激引起疼痛,表現為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時足跟部疼痛劇烈,行走片刻后疼痛減輕,但行走或站立過久疼痛又加重??梢赃x用下列方法治療。
藥物鞋墊法花椒、吳茱萸、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按鞋子大小縫制布袋,將藥末裝入布袋內,封口,放入鞋內,每五天更換袋內藥末一次。
藥物外敷法威靈仙150克,急性子150克,生乳香100克,罌粟殼50克,共研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攤在敷料上5毫米厚,外敷患處,用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藥物足浴法伸筋草、透骨草、艾葉、川椒、海桐皮、雞血藤、地龍、川烏、草烏、紅花、黃柏各20克,絲瓜絡10克,制乳香、制沒藥各15克。上方加水2500毫升左右,煮沸15分鐘,加入白酒100毫升,將藥汁放在盆內,熏洗、浸浴雙足,每次20分鐘,然后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足跟1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3日。
指壓按摩法取穴昆侖、太溪,昆侖在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外踝高點,太溪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內踝高點。每天按摩早晚各1次,早晨用按揉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向里轉三下,向外轉三下,每穴5分鐘。晚上用按壓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抬,每穴5分鐘。
毛刷刷足法每晚用熱水泡腳后,先用毛刷叩打足跟部每側1分鐘,然后用毛刷刷動足跟部1分鐘,再叩打1分鐘。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骨折一百天復查長得慢負重痛,用藥咨詢
2024-10-24冬天跪在室外地面一小時后膝蓋疼怎么辦
2024-10-24腰痛寧膠囊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412 個月寶寶能否吃鈣劑預防缺鈣
2024-10-24尼美舒利顆粒的包裝及每盒數量是怎樣的
2024-10-24腰間盤突出伴脊椎骨變性致腰腿疼痛行走
2024-10-24布洛芬膠囊能長期服用嗎?
2024-10-24附桂骨痛膠囊能治哪些病及適用人群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a>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