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常見的骨關節病之一。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國際骨循環學會(ARCO)及美國醫師學會(AAOS)的股骨頭壞死(ONFH)新定義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隨后的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引起患者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 是骨科領域常見的難治性疾病。
ONFH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頸骨折和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引起,后者在我國的主要病因為皮質類固醇的應用、酗酒、減壓病、鐮狀細胞貧血和特發性等。
診斷標準
綜合日本厚生省骨壞死研究會(JIC)和Mont提出的診斷標準,制定診斷標準:
1、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以腹股溝、臀部和大腿部位為主的關節痛,偶爾伴有膝關節疼痛,髖關節內旋活動受限,常有髖部外傷史、皮質類固醇應用史、酗酒史以及潛水員等職業史。
2、MRI 的T1加權像顯示帶狀低信號影(帶狀類型)或T2加權像顯示雙線征。
3、X線片改變:水滴征、低密度征、新月征、斷裂征、硬化征、變形征和修復征等表象。
4、CT檢查表現為股骨頭內出現大小不等的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 模糊,有高密度硬化骨。股骨頭軟骨面有不規則的斷裂變形,股骨頭塌陷變形,髖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
5、核素骨掃描在股骨頭壞死初期血流灌注相顯示灌注下降,呈灌注缺損(冷區);壞死修復期血池相顯示熱區中有冷區即“面包圈樣”改變。
6、DSA造影表現為上支持帶供血動脈細小、中斷,失去了正常形態,或股骨頭靜脈回流延遲造影劑淤積。
7、骨活檢顯示骨小梁的骨細胞空陷窩多于50%,且累及鄰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壞死。
符合兩條或兩條以上標準即可確診。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骨折一百天復查長得慢負重痛,用藥咨詢
2024-10-24冬天跪在室外地面一小時后膝蓋疼怎么辦
2024-10-24腰痛寧膠囊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412 個月寶寶能否吃鈣劑預防缺鈣
2024-10-24尼美舒利顆粒的包裝及每盒數量是怎樣的
2024-10-24腰間盤突出伴脊椎骨變性致腰腿疼痛行走
2024-10-24布洛芬膠囊能長期服用嗎?
2024-10-24附桂骨痛膠囊能治哪些病及適用人群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