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脊髓型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造成很嚴重的肩背疼痛、肌肉僵硬等癥狀,治療過程十分復雜。為了避免脊髓型頸椎病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影響,我們就應該對臨床上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有所了解。脊髓型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脊髓型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脊髓型頸椎病為高位脊髓的壓迫,波及面積很廣,牽連上肢、下肢、頭部與能神經,由于每個病人壓迫的輕重,病程的長短,所出現不同部位的支配異常反映。
①上肢癥狀:可出現一側或兩側L肢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病人常反映上肢酸脹、麻木、燒灼疼痛與發抖無力感。感覺的部位可發生在肩區、肩部、上臂或前臂、亦可沿神經路線走行方向放射c病程較長者出現大小魚際及前臂肌群的肌萎縮。
②下肢癥狀:韌發者下肢行走無力,如踩棉團狀,下肢可單側發病或雙側同時發病。神經支配區皮膚感覺遲鈍。嚴重者下肢負重步態不穩,抖動、肌張力增高,后期出現下肢癱瘓。
⑤四肢癥狀:表現于四肢神經功能障礙,初期可出現于單純感覺障礙,多以手指、腳趾為明顯。隨著病的發展則出現運動障礙,表現于下肢麻木、行走無力、抬腿困難、步態不穩等。
④頭部癥狀:主要反映于頭部疼痛、頭暈與頭皮麻痛之感。
⑤骶神經癥狀:主要表現于大小便控制異常,出現排尿時尿急尿頻,徘使時無力或控制失約。
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
一般來說,臨床表現為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顫抖,行走困難,繼而雙側上肢發麻,握力減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癥狀加重時,可有便秘、排尿困難與尿潴留或尿失禁癥狀,或臥床不起,也可并發頭昏、眼花、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癥狀。
1、錐體束征
為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特點其產生機制是由于致壓物對錐體束(皮質脊髓束)的直接壓迫或局部血供減少所致臨床上多先從下肢無力雙腿發緊(如縛綁腿)及抬步沉重感等開始漸而出現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離地步態拙笨及束胸感等癥狀。檢查時可發現反射亢進、踝陣攣、髕陣攣及肌肉萎縮等典型的錐體束癥狀腹壁反射及提睪反射大多減退或消失手部持物易墜落(表示錐體束深部已受累)最后呈現為痙攣性癱瘓。錐體束在髓內的排列順序從內及外依序為頸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經纖維,視其受累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中央型(上肢型)、周圍型(下肢型)、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三種類型。
2、肢體麻木
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腦束同時受累所致該束纖維排列順序與前者相似自內向外為頸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經纖維。因此其出現癥狀的部位及分型與前者相一致。在脊髓丘腦束內的痛、溫覺纖維與觸覺纖維分布不同因而受壓迫的程度亦有所差異,即痛、溫覺障礙明顯,而觸覺可能完全正常。
3、反射障礙
(1)生理反射異常 視病變波及脊髓的節段不同,各生理反射出現相應的改變包括上肢的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和橈骨骨膜反射以及下肢的膝跳反射和跟腱反射多為亢進或活躍此外,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和肛門反射可減弱或消失。
(2)出現病理反射 以Hoffmann征及掌頦反射出現的陽性率為最高;病程后期,踝陣攣、髕陣攣及Babinski征等均可出現。
4、自主神經癥狀
臨床上并非少見可涉及全身各系統,其中以胃腸道心血管及泌尿系統為多見且許多患者是在減壓術后癥狀獲得改善時,才追憶可能系頸椎病所致可見術前如不詳細詢問常常難以發現。
5、排便、排尿功能障礙
多在后期出現起初以尿急,膀胱排空不良,尿頻及便秘為多見,漸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6、屈頸試驗
此種類型最怕屈頸動作。如突然將頭頸前屈,由于椎管內有效間隙突然減小,致使脊髓處于容易遭受激惹的敏感狀態,在患有脊髓型頸椎病者,其雙下肢或四肢可有觸電樣感覺。此主要是由于,在前屈情況下,不僅椎管容積縮小,且椎管前方的骨性或軟骨性致壓物可直接撞擊脊髓及其血管,與此同時,硬膜囊后壁向前方形成的張壓力亦加重了對脊髓的壓應力。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骨折一百天復查長得慢負重痛,用藥咨詢
2024-10-24冬天跪在室外地面一小時后膝蓋疼怎么辦
2024-10-24腰痛寧膠囊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412 個月寶寶能否吃鈣劑預防缺鈣
2024-10-24尼美舒利顆粒的包裝及每盒數量是怎樣的
2024-10-24腰間盤突出伴脊椎骨變性致腰腿疼痛行走
2024-10-24布洛芬膠囊能長期服用嗎?
2024-10-24附桂骨痛膠囊能治哪些病及適用人群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