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脊髓型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造成很嚴重的肩背疼痛、肌肉僵硬等癥狀,治療過程十分復雜。脊髓型頸椎病如何診斷?下面,小編將為您帶介紹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
脊髓型頸椎病的檢查
1.X線平片及動力性側位片 主要表現為:
(1)椎管矢狀徑大多小于正常:按比值計算,椎體與椎管矢狀徑比值大多在1∶0.75以下;絕對值也多小于14mm,約半數病例在12mm以下。
(2)梯形變:病程較短的病例,大多系因突出或脫出的髓核及椎節不穩所致。因此,在動力性側位片上患節椎體間關節可顯示明顯的梯形變,其出現時間較MRI技術檢查陽性所見的時間為早。同樣,在已有骨刺形成的病例,其鄰節在出現骨刺之前亦先從梯形變(椎節不穩)開始。
(3)骨刺形成:約80%左右的病例于患節椎體后緣有較明顯的骨刺形成,其矢狀徑可為1~6mm或更長,一般以3~5mm者居多。
(4)其他改變:某些病例可伴有后縱韌帶鈣化、先天性椎體融合(以頸3~4為多)及前縱韌帶鈣化等異常所見。此種異常與本型癥狀的發生與發展亦有密切關系。
2.MRI技術
MRI圖像如一幅脊髓及其周圍組織的縱向剖面解剖圖,可使局部的病變一目了然,所以每個病例均應爭取選用,這不僅對頸椎病的診斷、分型至關重要,且為手術的決定、手術部位的判定及術式的選擇等都具有重要意。
3.其他
包括CT檢查、脊髓造影等對本型的診斷均有作用,可酌情選擇。
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
1.緩慢出現肢體麻木、緊束感,手部動作笨拙,痙攣步態。
2.有一定的感覺障礙平面,上下肢肌張力升高,腿反射亢進,Hoffmann、BaLin—等病理征陽性。
3.X線檢查無特征性表現,可見病變椎間隙狹窄,椎體后緣骨質增生。 CT檢查則對椎體后緣骨刺、椎管矢狀徑的大小、后縱韌帶骨化、黃韌帶鈣化及椎間盤突出的判斷較為直觀和準確,有助于明確診斷并可指導手術方案設計,三維CT可重建脊柱結構,在立體水平上確認致壓物的大小和方向,為排除椎管內病變,可行CTM檢查。
脊髓型頸椎病的鑒別診斷
脊髓型頸椎病常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椎管內腫瘤
可向時出現感覺障礙和運動障礙,上運動九損傷表現酷似脊髓型頸椎病,病情呈進行性加重,腦脊液檢查可見蛋白含量升高,脊髓造影顯示倒杯狀劇影,對非手術治療無效,采用CTM和MRI檢查可明確兩者的鑒別診斷。
2.肌萎縮型側京硬化癥
本病發病年齡較脊髓型頸椎病小,一般無明確感覺障礙,發病速度較快,受累節段可達上頸髓,很少伴隨自主神經癥狀,主要表現為以上肢為主的四肢癱,目前尚無有效療法,預后差:而頸椎病的病程緩慢,運動障礙和感覺障礙同時存在,多有自主神經癥狀。
3.脊髓空桐癥
多見于青壯年,病程緩慢,早期影響上肢,呈節段性分布。其感覺障礙以痛、溫覺喪失為主,而觸覺及深感覺摹本正常,此現象稱感覺分離。頸椎病九此征象。由于溫、痛覺喪失,可發現皮膚增厚、潰瘍,關節可因失神經保護而出現損害,即夏積關節。CT和MRI檢查可資鑒別。
4.后縱韌帶骨化癥
與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相似,但一張普通側位X線片即可明確診斷,可見椎體后緣有線狀或點狀骨化影,CT可顯示其斷面形狀和壓迫程度。
5.多發性硬化癥
為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有感覺障礙和肢體痙攣性癱瘓的表現,與頸椎病的鑒別點在于:①好多年齡為20一40歲,女性多于男性。②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以欣快感多見,情緒易沖動。③可有發音障礙、飲水嗆咳等后組顱神經癥狀。④視神經受累較多見,表現為視力減退、復視、偏盲等。⑤當病變侵及小腦時,可出現共濟失調現象。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骨折一百天復查長得慢負重痛,用藥咨詢
2024-10-24冬天跪在室外地面一小時后膝蓋疼怎么辦
2024-10-24腰痛寧膠囊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412 個月寶寶能否吃鈣劑預防缺鈣
2024-10-24尼美舒利顆粒的包裝及每盒數量是怎樣的
2024-10-24腰間盤突出伴脊椎骨變性致腰腿疼痛行走
2024-10-24布洛芬膠囊能長期服用嗎?
2024-10-24附桂骨痛膠囊能治哪些病及適用人群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