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動肩周炎會找你 幾招教你預防肩周炎
長期坐在電腦前保持一個姿勢、低頭玩手機一玩便是幾小時這些都是時下年輕人最常做的事情。因此他們也成為了肩周炎的高發人群。其實肩周炎并非只是疼痛那么簡單,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后遺癥。
肩周炎不只是疼痛這么簡單
很多人以為,得了肩周炎只不過痛一痛,倒也不是很嚴重,可事實遠遠不是那么簡單。除了手臂痛外,還發展到抬都抬不起來,連吃飯都難以獨立完成。究其原因,是因為炎癥造成肌肉、肌腱、韌帶、滑囊等肌性組織的粘連,進而限制了關節的靈活活動,并引發一系列的后遺癥。
據介紹,肩周炎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活動性痛,二是關節活動受限。這些都與粘連有關。患者不動的時候不痛,一動牽拉了粘連部位,就覺得疼痛難忍,不敢再動了。而因為怕痛,上肢越動越少,又會導致廢用性的肌肉退化、肌力減退,關節活動的靈活性也會減弱。此外,粘連還可能擠壓、牽拉韌帶間的神經纖維,使相應的肌肉出現發麻、乏力等癥狀。
專家表示,因為疼痛位置相似,肩周炎常和頸椎病、心絞痛、膽囊炎混淆,但它們之間有細微的差別:頸椎病沒有關節活動受限的表現;心絞痛和膽囊炎是反射性痛,肩背局部壓痛不明顯。如果患者自己沒有把握,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治療肩周炎一定要多活動肩周炎早期粘連尚未形成時,關節活動尚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由于一動就痛,很多患者都盡量避免上肢的活動,這樣反倒不利于康復。
治療要點如下:
1、減輕疼痛,可以服用鎮痛消炎藥,或局部封閉,以及關節腔內注射。
2、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有損傷時,自行的肩關節練習宜維持在肩水平范圍下的運動,一般外展、前屈不應超過90度,以免加重損傷。還有一些動作,如單手爬墻、雙手拉繩,要在醫生和治療師指導下才能做,否則有加重肩周組織損傷的危險。
3、肩關節活動。在控制疼痛的基礎上,應在醫生指導下做肩關節體操。要注意雙側同時做,以便于身體直立平衡。且最好配合軀干其他關節的運動,比如側身、轉身、叉腰等,因為肩關節與肩胛、胸鎖等多個關節相關。
4、對于急性損傷,局部疼痛明顯,可立即冰敷5至10分鐘,間隔1至2小時可再次冰敷,2天內可多次反復,待疼痛減少后適當進行放松性的肩關節活動。若是慢性勞損的突然發作,可予以熱敷,等關節松弛后再做關節體操。
有效預防肩周炎
專家表示,肩周炎的形成與坐姿是分不開的,我們坐在電腦前操作的時候,經常會不自覺的湊近電腦,這個時候如果你跳出來回頭看看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弓著背、聳著肩,伸長脖子,半長著嘴,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腦。這樣一個令人不舒服的緊張姿勢,不久就會讓你腰酸背痛。和手肘部位的不適相似的是,肩頸部的不適和病癥同樣也是久坐辦公室、操作電腦的白領常見的“辦公室綜合征”之一。
電腦屏幕的位置過高過低、過遠過近都會造成頭部姿勢不正確,敲打鍵盤會讓手肘懸空,肩部肌肉緊張。長此以往,我們只有到下班時才發現,自己肩頸酸痛,頭頸僵直,都不會動了。在這個時候,再有空調從上往下吹著脖子,凍著腿……怎一個“慘”字了得!
除了辦公室人士,教師也是肩周炎的常見患者,因為教師在備課或者修改作業的時候,會長時間保持埋頭的姿勢,過度專心反而出現僵持不動,為肩周炎留下來隱患。
其實緩解肩周炎的方法很多,對于我們來說,最簡單實用的就是“動一動,走一走”。
動就是動頭,這樣還有助于預防頸椎炎:低頭,停一會兒,然后向左轉動頭部,到肩膀處再停一會兒,再向后轉頭,再停一會兒,再向右,再停,最后回到中間。最后再勻速轉動一圈。停頓的意義在于,頸部肌肉和韌帶本來就處于緊張狀態,如果運動過猛、過快,反而會使肌肉拉傷。停一會兒就是讓韌帶和肌肉適應不同的姿勢,適應以后再改變姿勢。
走就是走動,接水、伸個懶腰都是對于緩解身體壓力有用的。對于肩部來說,只要你時常站起來走一走,讓姿勢改變,就會讓肩部得到放松和舒展。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骨折一百天復查長得慢負重痛,用藥咨詢
2024-10-24冬天跪在室外地面一小時后膝蓋疼怎么辦
2024-10-24腰痛寧膠囊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412 個月寶寶能否吃鈣劑預防缺鈣
2024-10-24尼美舒利顆粒的包裝及每盒數量是怎樣的
2024-10-24腰間盤突出伴脊椎骨變性致腰腿疼痛行走
2024-10-24布洛芬膠囊能長期服用嗎?
2024-10-24附桂骨痛膠囊能治哪些病及適用人群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