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治療肘關節脫位 預防與護理要注意
肘關節脫位占全身四大關節脫位總數的一半。構成肘關節的肱骨下端呈內外寬厚,前后薄扁。側方有堅強的韌帶保護,關節囊前后部相當薄弱。肘關節的運動,主要為屈伸。尺骨冠狀突較鷹嘴突小。因此對抗尺骨向后移動的能力要比對抗向前移動的能力差。所以肱關節后脫位遠比其它方向的脫位較為常見。新鮮脫位經早期正確診斷及適當處理后,不會遺有明顯的功能障礙。
肘關節脫位怎樣治療?
本文向您詳細介紹肘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治療肘關節脫位常用的西醫療法和中醫療法。肘關節脫位應該吃什么藥。
一、西醫治療
1、手法復位 新鮮肘關節脫位或合并骨折的脫位主要治療方法為手法復位,對某些陳舊性骨折,為期較短者亦可先試行手法復位。
單純肘關節脫位。取坐位,局部或臂叢麻醉,如損傷時間短(30min內)亦可不施麻醉。令助手雙手緊握患肢上臂,術者雙手緊握腕部著力牽引將肘關節屈曲60°~90°,并可稍加旋前,常可聽到復位響聲或復位的振動感。復位后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在功能位。3周后拆除石膏,做主動的功能鍛煉,必要時輔以理療,但不宜做強烈的被動活動。
合并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的肘關節脫位:復位方法基本同單純肘關節脫位,肘關節復位之時,肱骨內上髁通常可得以復位。如果骨折片嵌夾在關節腔內,則在上臂牽引時,將肘關節外展(外翻),使肘關節內側間隙增大,內上髁撕脫骨片借助于前臂屈肌的牽拉作用而脫出關節并得以復位。
若骨折片雖脫出關節,但仍有移位時,加用手法復位,及在石膏固定時加壓塑形。也有如紐扣樣嵌頓無法復位者,要考慮手術切開。
陳舊性肘關節脫位(早期):超過3周者即定為陳舊性脫位。通常在1周后復位即感困難。關節內血腫機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關節囊粘連等。對肘關節陳舊性脫位的手法復位,在臂叢麻醉下,做肘部輕柔的伸屈活動,使其粘連逐漸松解。將肘部緩慢伸展,在牽引力作用下逐漸屈肘,術者用雙手拇指按壓鷹嘴,并將肱骨下端向后推按,即可使之復位。
經X線拍片證實已經復位后,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略90°位,于3周左右,拆除石膏做功能鍛煉。
注意事項:復位前應檢查有無尺神經損傷,復位時應先糾正側方移位,有時要先將肘稍過伸牽引,以便使嵌在肱骨鷹嘴窩內的尺骨喙突脫出,再屈肘牽引復位,若合并肱骨內上髁骨折,肘關節復位后,肱骨內上髁多可隨之復位;但有時骨折片嵌入肱尺關節間隙,可高度外展前臂,利用屈肌的牽拉作用將骨折片拉出。
復位后的處理:復位后,用石膏或夾板將肘固定于屈曲90度位,3~4周后去除固定,逐漸練習關節自動活動,要防止被動牽拉,以免引起骨化肌炎。
肘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內上髁骨折或橈骨小頭骨折,手法復位失敗者,可行手術復位;成人可作橈骨小頭切除。
2、肘關節前脫位
手法復位時,應將肘關節呈高度屈曲位進行,一助手牽拉上臂,術者握前臂,推前臂向后,即可復位。復位后固定于半伸肘位4周,有時尺骨鷹嘴不能手法整復,需手術復位固定。
3、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①閉合復位失敗者,或不適于閉合復位者,這種情況少見,多合并肘部嚴重損傷,如尺骨鷹嘴骨折并有分離移位的;②肘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當肘關節脫位復位,而肱骨內上髁仍未能復位時,應施行手術將內上髁加以復位或內固定;③陳舊性肘關節脫位,不宜試行閉合復位者;④某些習慣性肘關節脫位。
(2)開放復位:臂叢麻醉。取肘后縱行切口,肱骨內上髁后側暴露并保護尺神經。肱三頭肌腱做舌狀切開。暴露肘關節后,將周圍軟組織和瘢痕組織剝離,清除關節腔內的血腫,肉芽和瘢痕。辨別關節骨端關系加以復位。縫合關節周圍組織。為防止再脫位可采用一枚克氏針自鷹嘴至肱骨下端同定,1~2周后拔除。
(3)關節成形術:多用于肘關節陳舊脫位,軟骨面已經破壞者,或肘部損傷后關節僵直者。臂叢麻醉,取肘后側切口,切開肱三頭肌腱,暴露肘關節各骨端。將肱骨下端切除,保留肱骨內、外髁一部分。切除尺骨鷹嘴突的頂端及部分背側骨質,喙突尖端亦切小一些,保留關節軟骨面,橈骨頭若不影響關節活動可不切除,否則切除橈骨頭。根據新組成的關節間隙,如狹窄可適當將肱骨下端中央部分切除0.5cm呈分權狀。理想的間隙距離應在1~1.5cm。
關節間襯以闊筋膜的關節成形術,對于骨性強直的肘關節有良好作用。注意襯縫闊筋膜作關節面及關節囊時,要使闊筋膜的深面向關節腔一側,將闊筋膜襯于關節面縫合后,檢查傷口,將肘關節對合,觀察關節成形的情況,逐層縫合傷口。術后用上肢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于90°,前臂固定于旋前旋后中間位。抬高傷肢,手指活動。幾天后帶上肢石膏托進行功能鍛煉,3周左右拆除固定,加強傷肢功能鍛煉,并輔以理療。
肘關節脫位應該如何預防?
下面向您詳細介紹肘關節脫位應該如何預防,肘關節脫位應該如何護理,肘關節脫位常見的預防措施和護理辦法有哪些。
預防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是由于外傷性因素引起,無特殊的預防措施,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外傷是關鍵。另外還需注意,肘關節脫位的患者應早期活動關節,解除固定后即主動作伸屈及前臂旋轉活動或輔以理療。但過分強行扳拉,易發生肘關節周圍骨化性肌炎。因此需嚴格依照醫囑進行功能鍛煉,以便使患肢盡快恢復功能。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一歲小孩缺鈣,用伊可新效果好不好?
2024-10-24腰膝酸痛伴腰椎間盤突出,舒筋健腰丸有
2024-10-24購買北京岐黃制藥的強骨膠囊應注意什么
2024-10-24慢性腰背痛治療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4左踝撕脫性骨折拆石膏后用力踩地疼的原
2024-10-24舒筋活血片和腰疼寧膠囊一起吃,睡前半
2024-10-24手腕錯位多年未恢復且腫脹,影響大嗎?
2024-10-24維生素 C 和布洛芬能否同時服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