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椎脫位的病因是什么
寰樞椎脫位是指先天畸形、創傷、退變、腫瘤、感染炎癥和手術等因素造成的寰椎與樞椎(第一和第二頸椎)骨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發生關節功能障礙和/或神經壓迫的病理改變。那么,寰樞椎脫位的病因是什么?
(一)發病原因
寰樞椎脫位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充血性三類,先天性寰樞椎脫位主要是由于樞椎齒狀突發育障礙和(或)寰椎橫韌帶的不健全,這是先天性寰樞椎脫位的病理基礎改變。
(二)發病機制
樞椎齒狀突在寰椎前弓與橫韌帶之間為一樞軸,在胚胎發育6個月時,齒狀突根部出現2個側位骨化中心,在出生時這2個骨化中心融合成1個骨柱,在嬰兒2歲時齒狀突尖的骨化中心出現,在齒狀突根與樞椎體間有軟骨盤,到12歲及青春期,齒狀突根與椎體,齒狀突根與尖即逐漸融合,若在胚胎時第4枕節第1頸節的中胚葉細胞停止移行,即可導致齒狀突的發育障礙或不融合,齒狀突的發育畸形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齒狀突骨:即齒狀突未與樞椎椎體融合。
2。終末骨:即齒狀突尖未與齒狀突根相融合。
3。齒狀突不發育:即齒狀突缺如。
4。齒狀突基底發育不全:即僅有齒狀突尖。
5。齒狀突尖不發育:即僅有一短的齒狀突根。
齒狀突未能與椎體融合或太短,這一病理改變使寰椎在樞椎上不夠穩定,即使頭部輕微外傷或頭頸部過度活動造成反復損傷,也可逐漸發生寰樞椎脫位或半脫位,尤其是在寰枕融合畸形中,更易發生寰樞脫位,這是因為寰枕關節的伸屈活動喪失,此種活動轉移到寰樞關節,從而增加了寰椎橫韌帶的緊張度,逐漸使之拉長松弛,久而久之,造成寰樞關節不穩定,加之頭部重力的影響,發生寰樞脫位或半脫位,由于未融合的齒狀突多隨椎前弓而移動,因此前脫位較多見,后脫位較少。
充血性寰樞椎脫位又稱自發性寰樞椎脫位,常繼發于頸部炎癥之后,如咽喉部炎癥充血,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等,多見于13歲以前的小兒,成人亦可發生,這種脫位可以是單側,也可為雙側,充血性寰樞椎脫位為后天性的,在此不贅述。
(責任編輯:李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軟骨炎患者能否用骨筋丸膠囊治療?
2024-10-24三個月寶寶能吃葡萄糖酸鈣鋅溶液嗎?有
2024-10-24長期坐姿工作后晨起腰痛怎么辦?
2024-10-24腰椎不適能否自行用吡羅昔康片止痛
2024-10-24尿頻、尿量少伴腰痛和小腹痛是何因?
2024-10-24患膝關節骨關節炎,關節疼痛伴神經痛如
2024-10-24何處能購得益腎補骨液
2024-10-24頸椎不好能否服用骨康膠囊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