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癥狀有什么?診斷方法有什么?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jié)失穩(wěn)、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下面和家庭醫(y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病因
1、頸椎的退行性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fā)因素,并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1)椎間盤變性當椎間盤開始出現變性后,由于形態(tài)的改變而失去正常的功能,進而影響或破壞了頸椎運動節(jié)段生物力學平衡產生各相關結構的一系列變化。因此,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yōu)轭i椎病發(fā)生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這一過程對頸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病至關重要,也是其從頸椎間盤癥進入到骨源性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學基礎。事實上,在頸椎病的早期階段,由于椎間盤的變性,不僅使失水與硬化的髓核逐漸向椎節(jié)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韌帶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壓力增高的同時引起韌帶連同骨膜與椎體周邊皮質骨間的分離,而且椎間盤變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體間關節(jié)的松動和異?;顒樱瑥亩邮鬼g帶與骨膜的撕裂加劇以至加速了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形成。
椎間隙后方韌帶下分離后所形成的間隙,因多同時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與出血而形成韌帶-椎間盤間隙血腫。
(3)椎體邊緣骨刺形成隨著韌帶下間隙的血腫形成,成纖維細胞即開始活躍,并逐漸長入血腫內,漸而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隨著血腫的機化、骨化和鈣鹽沉積,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體前緣的骨贅。
(4)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頸椎的退變并不局限于椎間盤以及相鄰近的椎體邊緣和鉤椎關節(jié),尚應包括:①小關節(jié)多在椎間盤變性后造成椎體間關節(jié)失穩(wěn)和異?;顒雍蟪霈F變性。②黃韌帶多在前兩者退變基礎上開始退變。其早期表現為韌帶松弛,漸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內突入。后期則可能出現鈣化或骨化。③前縱韌帶與后縱韌帶其退行性變主要表現為韌帶本身的纖維增生與硬化,后期則形成鈣化或骨化,并與病變椎節(jié)相一致。
(5)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由于前述之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內容積縮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縱韌帶及黃韌帶內陷、鉤椎關節(jié)和小關節(jié)松動及增生為主,這些后天繼發(fā)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內容積縮小的同時,也使椎管矢狀徑減少,從而構成脊髓及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時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脫出、椎節(jié)的外傷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經受累癥狀。
2、發(fā)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近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后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有些人頸椎退變嚴重,骨贅增生明顯,但并不發(fā)病,其主要原因是頸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內有較大的代償間隙。而有些患者頸椎退變并不十分嚴重,但癥狀出現早而且比較嚴重。
3、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有別于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及預后等都有著直接關系,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xù)時間長及在大腦處于休息狀態(tài)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jié)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于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fā)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4、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fā)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占5%。但與頸椎病患者對比,后者頸椎的畸形數約為正常人的一倍。
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fā)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fā)作。并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或樞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癥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qū)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wěn)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wěn)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檢查
1、頸椎病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jié)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于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fā)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后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于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漸向后、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2、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癥狀?,F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下:
(1)正位觀察有無樞環(huán)關節(jié)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jié)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2)側位 ①曲度的改變頸椎發(fā)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②異?;顒佣仍陬i椎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③骨贅椎體前后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④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fā)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⑤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后,椎體間的穩(wěn)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fā)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⑥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3)斜位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的情況。
3、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肌電圖檢查都可提示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fā)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4、CT檢查
CT已用于診斷后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癥、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癥,對于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診斷方法
1、頸椎病相關的神經實驗檢查 1前屈旋頸試驗的檢查:令患者頭頸部前屈,讓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出現疼痛即為試驗陽性,提示頸椎骨關節(jié)痛,表示小關節(jié)有退變性變。 2頸椎間孔擠壓試驗的檢查:又稱為壓頂試驗,先讓患者將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放在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輕叩擊手背部。使力量能向下傳遞,如引起頸痛,且向上肢端放射即為陽性。見于頸椎鍵盤脫出癥或頸椎病。 3頸椎間孔分離試驗的檢查:又稱為引頸試驗,懷疑有根性病變者,讓患者端坐,檢查者雙手分別托住患者下頜并以胸或腹部頂住患者枕部,逐漸向上行頸椎牽引,逐漸擴大椎間孔。如果上肢麻木、疼痛等癥狀減輕或有頸部輕松感,則為陽性,此多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4臂叢牽拉試驗的檢查:又稱為頸脊神經根張力試驗?;颊呷∽唬^稍低并轉向健側,檢查者立于患側,一手抵于顳頂部,并將其推向健側,另外一手握住患者手腕部將其牽向相反方向,如患者出現麻木或放射痛時則視為陽性。但在判斷上應當注意,除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可為陽性外,臂叢神經損傷者亦可呈陽性結果。 5上肢后伸試驗的檢查:檢查者一手置于患者側肩部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漸向后外成伸展狀,來增加對神經根牽拉,若上肢出現放射痛,則表明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2、頸椎病患者的頸部觸診檢查 頸椎及頸肩部組織的檢查時對臨床患者一項最基本的檢查方法,熟練地掌握有助于對頸椎病的判斷和治療。 檢查時讓患者取坐位,放松頸肩部肌肉,檢查者站在患者后面,一手托扶患者下頜,另一手拇指指腹面自上而下輕輕平按各個棘突,向左右小范圍內按壓觸診,檢查各個棘突的位置和軟組織情況。要注意頸肩部有無肌張力增高或肌肉痙攣,肌肉或筋膜有沒有纖維條索。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 十堰白癜風醫(yī)院
- 南陽肝病醫(yī)院
- 大慶癲癇病醫(yī)院
- 新余兒科醫(yī)院
- 鄭州心理醫(yī)院
- 岳陽不孕不育醫(yī)院
- 天津癲癇病醫(yī)院
- 宜賓性病醫(yī)院
- 吉安白癜風醫(yī)院
- 重慶皮膚病醫(yī)院
- 廣州新世紀白癜風防治研究院
- 黃石癲癇病醫(yī)院
- 鄂州牛皮癬醫(yī)院
- 南京婦科醫(yī)院
- 普陀區(qū)白癜風醫(yī)院
- 宜賓早泄醫(yī)院
- 吉林兒科醫(yī)院
- 張家口早泄醫(yī)院
- 東莞男科醫(yī)院
- 金華婦科醫(yī)院
- 棗莊私密整形醫(yī)院
- 長沙眼科醫(yī)院
- 松原男科醫(yī)院
- 宜昌男科醫(yī)院
- 鄭州金水康耀中醫(yī)門診部
- 青島曙光醫(yī)院
- 池州婦科醫(yī)院
- 南京皮膚病醫(yī)院
- 東莞不孕不育醫(yī)院
- 連云港男科醫(yī)院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軟骨炎患者能否用骨筋丸膠囊治療?
2024-10-24三個月寶寶能吃葡萄糖酸鈣鋅溶液嗎?有
2024-10-24長期坐姿工作后晨起腰痛怎么辦?
2024-10-24腰椎不適能否自行用吡羅昔康片止痛
2024-10-24尿頻、尿量少伴腰痛和小腹痛是何因?
2024-10-24患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關節(jié)疼痛伴神經痛如
2024-10-24何處能購得益腎補骨液
2024-10-24頸椎不好能否服用骨康膠囊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y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jié)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fā)病風險 醫(y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jié)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