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下降竟是頸椎病在作怪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由于頸椎間盤變性突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增生、關節突關節增生、黃韌帶肥厚或后縱韌帶骨化等,導致頸椎椎管、椎間孔或橫突孔變形狹窄,以及頸椎不穩定,使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以及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而表現的一系列相關的臨床癥狀。頸椎病的癥狀有很多,因為頸椎是連接人體頭部與身體的樞紐,它的每一處細微的病變,都將與健康息息相關。由于對頸椎病的認識不全,大多數人只有在出現脖子僵硬、肩膀疼痛等癥狀時才會想到頸椎病,但在出現心絞痛、眼部發癢、視力下降等癥狀時卻很少考慮,甚至不少醫生也會被頸椎病“狡猾”的癥狀蒙蔽,造成誤診。
五類看似無關的癥狀竟是頸椎病
一、視力下降
頸椎病還可表現為視力下降、間歇性視力模糊、一眼或雙眼脹痛、怕光、流淚,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但多數伴有頸椎病的其他癥狀,如頸肩疼痛、頸部活動受限等。建議出現上述眼部癥狀而未查出眼部問題時,最好做頸部X光片排除頸椎問題。
二、高血壓
有些高血壓是由頸椎病引發,也就是頸性高血壓。當中下段頸椎錯位時,刺激了頸動脈竇,使血壓突然升高(如起床時、低頭時),有時卻又降到低于正常血壓值。頸性高血壓患者無血管、心、腦和腎等器質性病變,使用降壓藥物治療無效,并且常常伴有頸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現象。
三、心絞痛或心律不齊
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會引發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等心絞痛癥狀以及心動過速或過緩。當患者的頸部癥狀不明顯而心血管癥狀較重時,往往被誤診。和冠心病不同的是,頸椎病患者的疑似心絞痛癥狀多在低頭工作過久、突然的扭頭或甩頭后發生,患者還會自覺頸部活動受限、頸椎伴有壓痛。這類患者就醫時需要做一個頸部X光片檢查。
四、腦動脈硬化或小腦疾患
由于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患者會在行走中因突然扭頭、身體失去支持而摔倒,并伴有劇烈眩暈或頭痛、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但和腦動脈硬化不同,頸椎病患者發病跌倒后,會因頸部位置改變而很快清醒并站起,不伴昏迷,亦無后遺癥。患者就診時可同時查腦部核磁與頸椎核磁。
五、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
由于椎體側束受到頸椎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患者可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通過頭部CT排除腦血管病變后,要考慮頸椎病的可能。
預防頸椎病方法有哪些
1、選擇合適枕頭
枕頭的主要作用是維持人體頸椎正常的生理曲線,保證人體在睡眠時頸椎的生理弧度不變,所以枕頭的高低、長短、軟硬等和頸椎健康關系密切。習慣仰臥的人,適合用較硬枕頭,枕頭的高度應在5~10厘米;習慣側臥的人,適合用中等硬度的枕頭,枕頭高度應在10~15厘米。
2、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
頸椎病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辦公室一族比較容易患上的疾病,年輕化明顯。頸椎病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因此預防工作不容忽視。預防頸椎病,日常生活中應該糾正不良的姿勢和習慣,讓頸椎的負擔不過重。防止持久的單一姿勢,避免肌肉疲勞是一大原則。注意端正頭、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3、保持樂觀精神
研究表明,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情,即使是那些已患有此病的患者們,也要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比如,可以聽一聽一些令人興情歡愉歌,可以隨著音樂,活動一下脖子。
(責任編輯:鄒華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軟骨炎患者能否用骨筋丸膠囊治療?
2024-10-24三個月寶寶能吃葡萄糖酸鈣鋅溶液嗎?有
2024-10-24長期坐姿工作后晨起腰痛怎么辦?
2024-10-24腰椎不適能否自行用吡羅昔康片止痛
2024-10-24尿頻、尿量少伴腰痛和小腹痛是何因?
2024-10-24患膝關節骨關節炎,關節疼痛伴神經痛如
2024-10-24何處能購得益腎補骨液
2024-10-24頸椎不好能否服用骨康膠囊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