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不可輕視, 需警惕關節炎
在現代社會中,人類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延長,拓展生命寬度,提高生活質量尤為現代醫學工作側重的目標。對于獲得優質生命質量來說,學會預防保健日趨重要。
風濕類疾病作為一種以骨骼、肌肉和關節受累為主,而同時可出現全身多臟器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治療外,預防和保健(功能鍛煉)是應對該類疾病的“招牌措施”,亦是極為關鍵的重要措施。古語云:“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理有固然,預防的作用窺見一斑。因此,生活中重視關節痛等身體微恙,從中發現各種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早期征兆,做到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方可把病癥及早“扼殺”在搖籃里。
關節痛是指關節部位的一種不適感覺,可以描述為刺痛、鈍痛、刀割痛、跳痛、燒灼感等,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它可以伴或者不伴發任何可見的異常關節表現。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損傷、炎癥、過敏反應、退化性疾病等等。但關節痛最多見于風濕病,是風濕病臨床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甚至幾乎是所有風濕科門診患者多見的主訴。
關節炎重點在“炎”字,主要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性疾病,包括感染、創傷、免疫以及其他因素。臨床上關節炎的典型表現為關節疼痛、紅腫、皮溫升高和功能障礙。但是,并非所有關節炎患者都同時具備以上各種表現。因此,通常認為,關節痛是關節炎的早期表現,而關節腫脹和(或)功能障礙應是關節炎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幾乎所有的風濕免疫性疾病都可伴發關節炎癥,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等,這需要結合關節炎癥臨床表現、實驗室以及影像學檢查來加以鑒別各類疾病,也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更好地阻止風濕免疫性疾病對機體的進一步破壞,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風濕性疾病中,常見的引起關節疼痛的疾病主要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以軟骨變形、硬化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好發于中老年人,常見于負重或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髖、手(遠端指尖關節、第一腕掌關節)、足(第一跖趾關節、足跟)、脊柱(頸椎及腰椎)等,表現是局部的關節疼痛和壓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后加重,影像學表現為軟骨下骨質硬化、軟骨下囊性變及骨贅形成、關節間隙變窄等。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